都监上任

    李中易大致在心里过了一遍,也就有了数,符昭信明着没说啥,实际上,将他定下的练兵大纲改得面目全非,从精气神多方面综合养士的精髓,几乎荡然无存。

    比如说,李中易非常强调机动作战的能力,要求每天至少来一个五里的全副武装的越野,每十天来一次三十里重装越野。

    到了符昭信的手上,则改为,每天一操,专心致志的练习他的家传阵法。

    咳,听见符昭信那复杂到根本不可能办到的所谓阵法,李中易暗暗觉得好笑。

    后面的北宋,从宋太宗开始,将领带兵出征,军中居然都有一名排阵都监,难道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不成?

    如今的李中易,已经远远不是当初的军事菜鸟,而是统帅过两千多河池乡军精锐,转战数千里,亲自指挥过数十次游击战,破袭战的步军运动战大师。

    大军作战,旗帜鼓角等指挥信号,越是复杂,士兵们形成战斗力的时间也就越久。

    而且,临战之时,中下级军官、旗鼓官负担,也就越重。

    为啥?

    从中军传下号令,到专门的旗鼓官翻译出来,再转达给前线指挥官,指挥官再下令调整部署。

    咳,这么复杂的过程,只要想一想,就觉得头很疼啊!

    李中易淡定如水的坐在座位上,对于符昭信的布置,左耳进右耳出,完全倾听的价值。

    李中易是刚刚上任的监军,符昭信是到任数月的主帅,又是纯正的国舅爷,此时此刻,如果两个人当众起了冲突,损害的只可能是双方的威信。

    嘴巴官司即使打到了柴荣的面前,也不可能出现有利于李中易的结果,只可能是各打五十大板,草草了事。r1152

    温馨提示:笔趣阁已启用新域名"biquge.info",原域名即将停止使用。请相互转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