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开始了

 距离会试开始还有六七天的时间,此时北境战事已经基本上全部结束,京城呈现出一片繁华的景象。

 黄廷晖与唐子虎二人因为参与北境之战,并没有像其他士子一般读书、温习课业。

 如今会试即将到来,他们二人也只能是通过临时抱佛脚的方式温习课业,不图能对会试有太大的帮助,只希望能够做到“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了。

 就在黄廷晖与唐子虎二人温习课业之时,此番会试的主考官也被定了下来。

 大盛国的考试官按职能分类,乡、会试期间,在外提调、监临的考官称为“外帘官”,在内主考、同考者称为“内帘官”。

 大盛国会试的主考官就属于内帘官。

 此番会试主考官中,翰林院的儒臣占较大比例。

 其中礼部尚书陶开和前翰林院侍讲学士潘正国就是此次会试的主考官。

 主考官中的礼部尚书是朝廷重臣,黄廷晖与唐子虎二人与此人并不相熟。

 但说起那前翰林院侍讲学士潘正国,此人与唐子虎的父亲同年考中了进士,关系极好。

 当初唐子虎极力邀请黄廷晖去拜访的人就是前翰林院侍讲学士潘正国,也就是此番会试的主考官。

 得知这件事情之后,唐子虎也是被惊到了。

 当时自己若是真去拜访了前翰林院侍讲学士潘正国,如果自己考的不好,名落孙山也就罢了。

 如果自己的考试成绩极为出色的话,又有有心人说出自己拜访过此番会试的主考官。

 那就真是泥巴落进裤裆里,有理说不清了。

 科举考试作为士子的晋升阶梯,虽说这些士子一个个的都是用毛笔写文章。

 但这考试绝对不亚于战场上的刀光剑影。

 只要有一点影子的事情,一些落榜的士子必然是会大做文章的。

 在太祖皇帝二十年时,便发生过一场震惊全国的“科举舞弊案”。

 那一案之后,太祖皇帝出了南北榜才安抚了愤怒的考生。

 这场“舞弊案”可以称得上是大盛国舞弊第一案了。

 黄廷晖喜好读一些杂书,这些舞弊案他自然是不会放过。

 太祖皇帝二十年的春天,礼部会试,太祖皇帝任命德高望重的翰林学士刘三省为本次会试的主考官。

 刘三省在这次会试中召集了一众考官开会,研究制定考试程序,约法三章。

 在考试期间,刘三省甚至不顾年迈体衰,亲自去考场监考。

 在会试前后,他的很多亲戚朋友、同窗故旧,甚至朝中大员、皇亲国戚,打招呼、递条子、请客送礼,想让刘主考网开一面,多加关照。

 但这一切都被刘三省拒之门外。

 甚至在会试结束,刘三省亲自主持阅卷,一字一句斟酌推敲,生怕出差错。

 凡是被录取的卷子,都要再阅一遍,核实无误之后,方才张榜公布。

 但就是刘三省如此恪尽职守的监考、审卷、阅卷,却为他带来了极大的灾祸。

 放榜的那一天天,等待中的举子们纷纷前来观榜。

 那些士子中细心之人发现,榜上的51人全都是南方考生,北方举子全部名落孙山。

 要知道科举考试,谁都想中举,都想通过考上进士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如今榜单上都是南方人,这可不就让北方士子格外的愤怒。

 这些士子之中当即就是有人说道:“这次主考官是南方人,其他考官大多也是南方人。”

 “所以这次会试的背后,肯定有幕后交易。”

 落榜的那些北方举子们本就气愤,再加上如果此事能够成行的话,对他们自然是最有利的。

 所以这些北方士子们成群结队来到礼部请愿上访,要求主考官作出解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