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三韩

 马韩、辰韩和弁韩之地位于大汉乐浪郡以南,源于古辰国,起于西汉,亡于西晋,其中马韩最强,弁韩最弱,辰韩实力居中。

 在这个时代,三韩还属于部落时代,其中马韩和弁韩是当地土着组成的部落,辰韩则是一些为了逃避繁重徭役的秦人,尤其是修长城的劳役逃过去后与当地结合并组成的部落,由此,辰韩也被称为秦韩。

 “是时候夺回殷商时代箕子王的故土了。”杨敛说完便带着大军渡过渤海,直奔三韩。

 此时主要是以练军为主,采取的是就食与敌的策略,为此,杨敛并没有利用自己的实力为他们开挂,否则,他们将无法成长。

 统兵大将是管亥。

 不是杨敛不努力,实在是手下无人可用啊。再说培养人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杨敛只能从矮子群里拔高个,选择了管亥做为这支骑兵的首领。

 此次杨敛完全放权,只是当作旁观者来观察,更是明言,不会给管亥任何帮助,除非这支远征军处于生死一线的地步。

 管亥多少还是有些本事的,并没有贸然尽起大军前往三韩,而是先派少量斥候乘船打探消息,待消息确定之后,再遣一部分士卒和工匠登陆马韩之地,在登陆地建好桥头堡并做好防守后,才一批一批地将这五千骑兵运送过去。

 管亥知道自己没有什么本事,便走的是“稳”之路线,宁可慢也要稳,一有不对便逃,不求有功,先求无过,一切以保存自身实力为第一要素。

 在杨敛看来,管亥这哪里是“稳”,分明是“苟”。不过,杨敛也很满意管亥能够做到这一点。

 夫战,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杨敛虽然对古人的战争智慧充满了敬佩,但杨敛却并不是太过赞同。

 与其研究这种无穷无尽的战术、战略以及谋略等等,不如发展科技,然后再用高科技武器,对敌人进行碾压式的降队打击。

 就像三体中,地球文明在面对三体人的水滴攻击和歌者文明的二向箔攻击时,再高明的谋略也没用,科学技术才是第一战斗力。

 骑兵到达三韩的地界后,管亥并没有盲目地出兵,而是广撒侦骑,利用骑兵速度的优势,先行打探出马韩的势力范围、部落分布情部以及兵员装备等,尽最大可能地做到知己知彼。

 待打探好对方的信息后,管亥开始带领骑军出征。管亥先选了一个中等部落练手,进攻的时间选在黎明。

 或许是马韩承平已久,在这个时间段,这个马韩中等部落的部众都在沉睡之中,连放哨的人都没有。

 管亥大手一挥,大军开始突袭。

 “轰隆隆~”的马蹄声打破了黎明的清静,看来这支马韩部落真的是承平已久了,即使敌人到了近前,还没什么动静,只有零星的人出来。这些零星的人看着骑着高头大马的黄巾军杀到,顿时傻眼了。

 此时再想召集部落的勇士应战已经晚了。

 黄巾骑兵使用的是杨敛传授给他们的后世蒙古骑兵的作战方式,五千骑兵分成数部,有负责进攻的,有负责策应的,有负责包抄的等等,如同狼群作战一般。

 黄巾骑兵同时也秉承着杨敛的作战理念,能远攻绝不近战,最大可能地用弓箭射杀敌人。

 黄巾骑兵先是一波箭雨带走仓促应敌的人,然后开始使用火箭,将敌人从茅草屋内驱赶了出来,然后仍然是箭雨攻击。

 这支马韩部族的人也曾有人用弓箭对着黄巾骑兵进行反击,奈何他们的工艺水平极其落后,射出的箭枝射程有限,根本射不到黄巾骑兵近前。只能被动且无奈地被黄巾骑军一一射杀。

 这种只挨打不能反击的局面顿时让这支马韩部落崩溃了,部众立即逃跑,但是两条腿怎么可能跑过四条腿,一部分被杀之外,其余人只得跪地请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