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北海、东莱 休养生息

 杨敛率众出走,前往青州开辟基业,除了大良贤师张角不舍之外,其他人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杨敛固然强大,但给他们的压力也大,他们最担心的还是杨敛夺权,杨敛一走,他们反而比较开心。

 人一过万,无边无沿,这近百万黄巾,真是跟密密麻麻的蝗虫一样,一眼看不到边。杨敛率领的近百万黄巾众人数虽多,看似吓人,实则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根本经受不起任何冲击。

 如若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或者并州狼骑来一个冲锋,这近百万黄巾众就会直接崩溃,为了防止这种情形出现,杨敛全程保持御剑飞行的状态,来回巡逻,并且五百精兵和两万青壮,分散至百万黄巾众之中,确保他们不会掉队,不会走错路。

 同时,杨敛也随时开启着武道元神,不间断地扫描着一切敌情。

 好在,黄巾起兵八州俱反声势浩大,杨敛一路东行,所遇过的所有城池的汉军守将看到一望无际的黄巾军,吓得紧守城门,一动也不敢动。

 杨敛也不攻城,直接让大军绕城而过,待黄巾百万众绕过城池之后,城池的守军们如同从水里捞出来一般,浑身湿透了。

 杨敛率领的百万黄巾众们没有粮草之忧,自然不会去攻城掠食,也不会扰民,其最大的心愿就是赶紧到达东来郡。这就形成了一种诡异的局面,百万黄巾众与城池守军相安无事。

 乡间活不下去的百姓见到百万黄巾众居然粮草无忧,便自发地、拖家带口地加入到黄巾众中混一口饭吃,以图活下来。

 就这样,百万黄巾众不但没有减员,反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加。为了稳定军心,杨敛守着百万黄巾众的面现场表演了一番法术种粮。

 这一波展示收到奇效,顿时稳定了军心,就连前进的速度无形之中也提升了不少。

 百姓自发地加入杨敛的队伍,一是有饭吃,只有常年挨饿的人才能体会到有饭吃、能吃饱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情。

 二是因为杨敛个人强大的武力。前行途中,杨敛根本脚不落地,直接御剑飞行,任谁看到杨敛时,下意识地就会将杨敛跟仙人画上等号,百姓纯朴的认知中,跟着仙人走,能活命,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跟着走?

 杨敛率领着百万黄巾众一路行来,不止活不下去的百姓加入黄巾,在青州起事的黄巾也陆陆续续地加入杨敛所部,只不过都是一些杂鱼罢了,能叫上名字的只有管亥所部。

 在这个有吃的、能活下去就很奢侈的时代,这些加入的黄巾军也没有造次,乖乖地听候杨敛的命令,杨敛将他们打散,他们就乖乖地被打散,老老实实地加入队伍中去。

 无他,任谁看到御剑飞行的杨敛心里就打憷,即使管亥也是如此,杨敛也没有将管亥等人一撸到底,而是将他们队伍中的老弱裁汰到黄巾众中去,只留下青壮士卒去维护秩序。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北海郡,在北海郡碰到了头铁的北海太守孔融以及他的手下大将武安国。

 武安国一见到在空中御剑飞行的杨敛立即焉了,身为武将的武安国自然知道杨敛的武力值有多高。

 更何况,广宗城外,杨敛一人破一军,打得皇甫嵩等汉军狼狈逃窜的消息传来,武安国直接熄灭了动手的心思。

 武安国等将领在结合青州各郡县传来的消息,武安国判定杨敛一行人的目标是东来郡,既然如此,能不动刀兵就不动刀兵,黄巾要过去就让他们过去,只要他们不冲击我们的城池即可。

 武安国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了孔融,而孔融是个愣头青,身为张安七子的孔融文才是有,而且很高,但武略就不行了,而且还一副精忠报国的样子,非常头铁地命令武安国率兵出城浪战。

 武安国的脸都绿了,但官大一级压死人,武安国即使再不情愿,也得带兵出城迎战杨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