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定梁山

 “举世皆敌”这四个字像四座山峰一样,当头向着慕容复脑门砸来。只不过,慕容复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深吸了一口气,静坐在一旁,一副很是从容的样子。

 “心性不错。”杨敛不由得开口说道。

 “不是学生心性不错,当学生明白自己身负复国大业时,便有了这样的觉悟和认知。”慕容复苦笑着说道。

 想想也是,慕容复虽然志大才疏,但为了复国可谓是无所不用极其,且心性极坚,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最后,绝望之下才疯了。

 “能认识到这一点说明你对自身有着良好的认知,既然弄清楚了敌人,那该明白谁是自己人了。”杨敛说道。

 “自己人?我们还有自己人?太湖水盗吗?”慕容复懵了。

 “你控制下的太湖水盗勉强算是自己人,换个问法吧,你认为什么人能正地为我们所用?”杨敛问道。

 “弟子曾在西夏一品堂潜藏过一段时间,平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还行,办点小事也行,但是,让他们跟弟子出来共谋大业不行。”

 “弟子也曾深入武林,挑起武林争端,希望拉拢一部分归为己用,也是不行,那些江湖中人只注重个人利益得失,而且一团散沙,根本不能成事,还不如太湖水盗。”

 “弟子实在想像不出哪些人都真正地为我所用,请先生明示。”慕容复说道。

 “大致有四部分人能为我们所用。”杨敛也不跟慕容复打哑谜了,直接开口说道。

 “第一部分,孤儿。你慕容世家可以收拢一些年幼的孤儿做为死士。不需要多,一百足矣,以你慕容世家的家底能够养活他们吧。”

 “你将他们养大,供他们读书,让他们练武,如果你这么做了,十余年的时间你便能获得一些铁杆心腹。你可以用这些心腹扩大你慕容世家的产业。”

 “如此循环,三五十年,便能获得近千心腹,这些心腹,男的或从文,或从武,或从军,能够在暗中不间断地扩大你慕容世家的实力和势力,女的,想法进入宫中,万一被官家临幸,这样,内外结合,你慕容世家的实力、势力以及产业将上数个台阶不止;”

 “或许你这一代复国无望,但是,下一代呢,下下一代呢?”

 “可惜,你没有做。如果从你的父亲慕容博开始做,到了现在,你的手下也不止邓丰川四人吧。你是没有想到还是不屑为之?”杨敛问道。

 “是学生没有想到,也是学生太急于求成了。”慕容复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说道。

 “现在做也不晚。这件事就等你大婚完毕,开始从长计议,具体交由公治乾去做吧。”杨敛澹澹地说道。

 慕容复手下无人,只有邓百川和公治乾两人拿的出手,杨敛也很无奈,只能先拿公治乾当驴使唤。

 “是。”慕容复眼睛一亮说道。

 “这样做虽然晚了点,但总比自己如同无头苍蝇乱碰乱撞强,就如先生所言,自己这一代哪怕不行,还可以下一代。”慕容复在心底兴奋地想道。

 同时,慕容复在心底暗暗埋怨起他爹慕容博来,如果他爹早这么做,自己也不至于手下无人可用,四处碰壁。

 “这些都是小道,咱们再谈大道。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收拢孤儿只能算是奇谋,这样得不到江山,即使得到江山,也如同赵氏欺辱人家孤儿寡母那样,早晚会受到报应的,要想谋国,在大的方向上就要堂堂正正。”

 “大宋也好,大辽也罢,国内总共分为四种人:士、农、工、商。先说士人,士人你直接可以放弃,士人不可能为你的复国大业所用。”

 “赵宋官家为了大宋不复唐末藩镇乱像,采用以文御武的政策,视武人如猪狗,更是垂拱而治,与士大夫共天下,士人得到了最优握的厚待,士人这个群体,不仅仅指士大夫,还指读书人,他们不可能让你破坏这种局面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