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粮食

最新网址:
    翌日一大早,果儿便去地里亲自选了十几根嫩玉米,叫一个长工骑马跑一趟湖阳,给沈莹莹送过去。

    长工刚走不久,沈县令便派了两个捕快来姚家捎话,言明卖嫩玉米的事大人已经知晓,没想到这玉米没长熟就能吃,也是好事一桩,不过剩下的十五亩地一定要好好打理,不能随便再少一根,秋后测量亩产量是大事。

    姚家人满口保证,带着两个捕快到地头又去转了一圈,好让两人回去后跟大人回禀。

    在县令大人面前过了明路,姚家人彻底放下心热火朝天卖起了嫩玉米,很快便有别家的掌柜找上门来。

    聚香楼和一品香卖的嫩玉米卖火了,别的同行见了自然也想买进这种稀罕东西回去分一杯羹,一打听便打听出来这嫩玉米的出处。

    可惜上门一问,才知道这东西已经被那两家大酒楼包圆了,一个个都遗憾不已。

    姚家婉言谢绝了各位掌柜,为了不得罪人,少不得回去的时候一人送上几根嫩玉米,并承诺待明年嫩玉米下来,一定会考虑多供应给几家。

    几位掌柜的能熟门熟路寻过来,都是跟姚家打过交道的,见人家都做到这份上了便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叹息来晚了。

    聚香楼和一品香也不用姚家送货,每隔一日便派自家的伙计架着马车过来运走两天的量,姚铁柱带着长工直接在地头现掰,保证了玉米的新鲜劲儿。

    包氏一大早自个儿去的地头,喊了两个长工给她掰了一大筐嫩玉米,这才满意地叫长工驾上马车,送她回娘家去。

    如今的姚家因为经常要送货到外面的各个地方,家里已经买了好几辆马车,也不用雇专门的车夫,家里的长工都是老庄稼把式各个都会驾车,所以要出门随便叫上一个长工就可以。

    这趟回娘家,男人跟儿子都在城里回不来,果儿嫌天热不愿跟她出门,包氏一个人坐在车里怪无聊的,把两边的车帘撩得高高的,好让外头的凉风吹进来。

    看着面前一筐裹着青皮的嫩玉米,包氏心情有些五味杂陈,谁能想到这玩意儿竟然这么值钱,听说在聚香楼是切成小段卖的,算起来一根要卖出去二百文呢,转手就赚了一百五十文,简直是暴利!平头老百姓谁吃得起?可她给娘家一送便是一大筐,眼都不眨一下。

    说来真是可惜,当初闺女劝她腾出几亩地来种玉米,自己还有些舍不得呢,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帮闺女一把,公公又改了口拦了下来,害得她跟这金玉米硬是没了缘分,想起来就肉疼得紧!到明年说啥她的地里也要种玉米。

    包氏私自回娘家的事老两口很快知道了,陶氏一听那败家婆娘竟然去地里掰了一大筐嫩玉米给娘家送回去,气得立马破口大骂起来:

    「这是在外头跑野了心大了!回娘家都不跟我这老不死的说一声了,眼里还有没有公婆?

    带了一大筐?她咋不把地里头的都给她娘家掰回去?一根五十文钱呢,她娘家吃得了那么多,怕不是转头偷偷卖出去换铜板?到底是败家娘们儿,眼里心里只有娘家,整天就想着把婆家的好处往自个娘家扒拉,亏她做得出来.......」

    姚老爹对三儿媳的做法也很不满,但是他习惯了不吭声,见老伴儿一直叨叨叨听得心烦,伸手在炕沿磕了磕烟袋锅子道:

    「行了行了,送都已经送出去了还说这些干啥?儿媳妇有做得不对的地方,等她回来好好跟她说就是了,这会儿省省力气,别把自己气出个好歹。」

    陶氏发了半天牢骚仍不解气,想想这事还是得跟另几个儿媳好好说道说道,要不一个个的有样学样,以后有了好处都自作主张给娘家扒拉,他老姚家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晚上包氏回来去主院上房给老两口回话,陶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