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招人

    “啥,雇长工给咱家种地?”

    姚老爹跟陶氏一如既往地想不通。

    这回不用果儿说什么,姚铁柱和姚二柱兄弟俩你一句我一句,说得姚老爹脑袋都晕了,最后姚老爹摆摆手,罢了,这些事还是听儿孙们的吧。

    大爷的,自家竟然成了雇得起长工的地主老爷了。

    姚铁柱当即去了村里大山家一趟,跟大山夫妻两个说了他们家打算在村里雇长工的事。

    大山夫妻一听,当即决定愿意干这份差事,大山还顺便把他弟弟青山喊了过来。

    大山的弟弟青山也是种庄稼的好手,几年前兄弟两个的爹娘过世后,在村里主事的见证下分了家。

    两兄弟关系一直处得很好,因为家里本身就穷,爹娘过世并没有留下多少家当,说是分家,不过是在原来的院子中间砌了一道篱笆墙,各自另开了一个院门而已,还是紧挨在一起的。

    至于爹娘在世时家里那几亩地,兄弟两个一人一半,一家分了不到三亩的地,根本不够养活老婆孩子,所以他们之前跟姚铁柱家一样,一直另租着王大地主家的地。

    现在应下了姚铁柱当长工的事,那今年开始就不再租王家的地了,兄弟两个都过来给姚家当长工。至于自己家里那三亩多的地,抽个空就捎带着种完了,而且两人的媳妇也都是勤快能干的,完全应付得过来。

    招工的消息传出去,村里又掀起了一股热潮,姚家那两处作坊据说待遇都很好,那给他家当长工自然差不到哪里去,而且就在本村不用跑远,现成挣钱的机会谁不想干?所以消息一放出去,立马就有人跑来报名。

    很快他们就确定好了几个壮年劳力,都是知根知底、老实本分的本村人。

    跟过去的姚老爹家一样,这些人都是自己家里没地,常年租王大地主家的地生活的佃户,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打下的粮食要交的租金是七成,到了自家手里只能留下三成的粮食。

    给姚老爹家当长工,因为都是一个村儿的所以不管吃住,工钱就定得高了些,一年十两银子。

    两厢这么一算,当然是给姚家当长工要划算的多。

    至于作坊那边的活就不拘男女了,只要人手脚勤快,干活老实本分就行。有些人家甚至还把住在附近村的亲戚叫过来,拍着胸脯做担保人。

    对于这一点,姚家人心里有谱,这种事还是先紧着自己村里人的好,若是人招不够才会考虑是否用外村人。

    所有雇佣的人都要签一份契约,不识字不要紧,摁手印就行,乡下人很重视这个摁手印的过程,一旦摁下去,心里不自觉就有了的沉重的责任感。

    果儿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有了责任感,才能更好更尽责地为主家做事。

    村里有想法的青壮年人都是自己去找姚家几兄弟报名,也有上门来找老两口拉关系的,比如放养鸭子的活好几家都抢着想要干。

    果儿想着养鸭的活最好承包给一户人家去干,养鸭的饲料还是自己家提供,至于这家人谁来做这件事就是他们自己决定,只要把鸭子养好就行。

    如果中途鸭子的状态不如之前,或者下蛋变少了,立马换人,这些都要写进契约里。

    “姚三哥,咱们俩多年的交情了,一起长大的情分,你还不知道我?最是不会偷懒的,只要你把这活交给我家,那鸭子肯定给你养的好好的,呵呵呵呵。”

    说这话的是村里的冯老头,经常跟姚老爹在一起聊天的老哥们,知道了村里好几户人家都想要干这个活,冯老头坐不住了,直接上门找老哥们套近乎。

    冯老头手里也拿着个旱烟锅子,抽几口接着对姚老爹说道:“我都想好啦,那鸭子我跟老伴儿两个人就能顾得过来,白天把鸭子赶到河滩上,家里的几个孙子也能跟在旁边操心看着,保证一个都不会少。晚上那顿鸭食也不麻烦,我一个人都能弄得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