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荆州的文士

 在他看来,大汉世家,大汉世家,得先有汉,才能有世家。不然的说,这天下大乱,世家,诸侯之间的争端,会让百姓流离失所。

 而且,你敢保证,你所在的世家,就真的可以笑道最后?既然不能保证,为什么不先拥护大汉,然后支持大汉改革,然后再从这改革当中,为自己的家族谋取好处?

 这里会有人说,天子选才,是选得真正的人才。

 那么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这大汉时代的人才,究竟是豪门的人多,还是寒门的人多?

 如果说,论人才的人口基数,那么是寒门的人多,但是论顶级人才的占比,那么抱歉,此时的豪门,依旧对寒门处于一种碾压的状态。

 毕竟,寒门的人,每天还要为第二天吃什么而操心,而豪门的人就不会有这样的顾虑,如果他们想,那完全可以一天都在书房里面学习。

 豪门的底蕴,其实寒门短时间内能追上的?不说其他的,就一个比喻,豪门的藏书千万,寒门手里能有多少典藏?光是这一项,豪门那些士子,就可以甩寒门很远。

 所以,黄承彦觉得,既然豪门的起点这么高,为什么要去惧怕寒门来抢他们饭碗?如果真的被寒门的人追上了,超过了,那一定就是豪门士子的原因。

 可以说,这样的人,在黄承彦看来,就是废物,这么好的机会,基础,都能被寒门的超过,那留你何用?

 而通过这种选吧制度选上来的人,至少能保证大汉的正常运行,而大汉能够存在下去,那么豪门至少还是豪门,终有一天能够东山再起。

 不得不说,这一点黄承彦还是想的很透彻的,所以他这一次来,才带上来他的几个后辈。

 “诸葛兄说笑了,某既然来了洛阳,又怎么会只是来看看?”黄承彦笑了笑,然后说道:“某这次也是受人所托,带着几个后辈,前来洛阳观礼,随便也想让他们见见,我大汉又何等的声势。”

 “哦?我记得,你家里不是之后一个女儿吗?难道你把你女儿带来了?”诸葛玄有一些奇怪。

 虽然说,大汉并不想后世那样,要求女子什么三从四德,将就什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但也很少会让女子出入正式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