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回 受伤的宋景行

 到京郊去并不难,正值春日,在京郊游玩的游人多不胜数。

 可宋景行说的那间寺庙,却是哪一间?

 元帝登基时,百废待兴,元帝感念僧侣在他起兵时的帮助,大兴寺庙,以致京郊遍野,竟有十余座大大小小的寺庙。寺庙得天家照拂,僧侣衣食无忧,好些穷人家为了能吃上一口饭,宁做僧侣不做普通人。

 人人都要出家做和尚,那田地何人来耕,何人上沙场与敌斗争?

 到了宗帝时,诏令一下,关闭大部分寺庙,将僧侣赶到贫瘠的地方开荒。

 僧侣一走,那些寺庙自然荒废下来。

 赵锦衣手中拿着自己描绘的京郊舆图,太阳穴隐隐的疼。

 出城门前,她到玲珑书局去了一趟,寻了半日,终于翻到了那本游记。幸得此前有佚名文人,专门游玩过那些寺庙,并且认真地写下游记。

 赵锦衣凭着那本游记,自己描绘了一幅舆图。

 可不能像无头苍蝇一般,逐个寺庙搜过。

 宋景行说那寺庙不大,她便排除了三间稍大些的寺庙。宋景行说那寺庙偏僻,赵锦衣又排除了座落在离城门不远的七间。

 既是荒废的,她又划掉了如今仍旧有香火的五间。

 饶是如此,仍旧还有三间。

 则三间寺庙,分别座落在东、西、东北这三个方位。

 既是荒废的寺庙,那宋景行他们昨夜在雨后前往,定然会留下明显的痕迹。

 赵锦衣下了决定:先去东边的那间。世人皆以东为尊,那忠王倘若想搞些邪门歪道,说不定便将祭祀在东边进行。

 宋景行造马车再轻巧,到了年久失修、又下过雨的道路上,还是有些许艰难。

 车夫道:“四姑娘,可不敢再往前了,前面道路泥泞,若是再往前,车轮或许会陷到泥中。”

 赵锦衣拉开车窗,看着外面略有些荒芜的道路。路上马蹄印、脚印、车辙遍布,分不清是路人的,还是宋景行他们的。

 春天雨水多,冬日才被割掉的荒草萌发生机,甚是茂盛。

 前面的山坡上,有几户隔得极远的人家。

 可是要弃车前往?

 赵锦衣看看自己的绣花鞋,正在考虑鞋子能撑多久,鸦青毛遂自荐:“姑娘,不若让奴婢前往察看。”

 赵锦衣不同意:“一个小姑娘,孤身走在荒芜道路上,难免危险。不如先回京中,将大良叫来,再一道前往。”

 她一时心急,竟然忘记带人手了。此乃大忌,大忌。

 梅染也赞同:“京郊虽然不算太荒芜,但早年听说,还是有野狼出没的。”

 再牵挂宋景行的安危,也不能冒险。

 赵锦衣决定了:“先回城,多带几个人手。”

 车夫正要勒马,调转方向,忽地瞧见在道路尽头处,有一道人影极为缓慢地走过来。车夫眼神好,瞧见那人身着短褐,脸色黝黑,髻上无玉,身材高大,似乎是个农民。独自行走在乡村道路的,不是行商走贩,便是附近的村民了。

 车夫道:“四姑娘,何不妨拿几个钱与那村民,让他跑一趟?”

 赵锦衣探出头来,也瞧见了那人。

 这主意倒是好。让那人先探这间寺庙,若不是,再回城搬人手往另外两间去。若是……便弃车前往。

 宋景行救她两次,她这次可不能为了自己的鞋子而罔顾恩人性命。

 隔着帷帽,赵锦衣看着那人越走越近了。只渐渐地,那人瞧着,竟是有些眼熟?

 他身上的短褐破了几处,在热烈的日光下,似乎还沾着……血痕?

 赵锦衣蓦然瞪大双眼,尽可能地拼尽全力喊道:“宋景行!”

 田野寂静,她这一喊,竟是惊得草中野鸟纷纷起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