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上的意外

 台下三十多个记者。

 与卢梭面对面。

 见到卢梭从总局领导那里接过话筒,所有记者都开始有点兴奋起来。

 记者这个职业嘛,见惯了太多官话、套话,从职业本能来说,他们也不喜欢听那些四平八稳的发言,但某些时刻,也没有办法。

 而卢梭,这个瞧上去有点拘谨的十八岁大男孩,刚刚在东亚青年运动会的200米项目上,拿下了金牌,这可是国内体育破天荒的成绩,国内多少年没有拿到田径短跑项目的金牌了?

 几个月前有大运会上100米的潘凯,现在又有东青会上200米的卢梭,这些可都是国内田径界领军式的、标志性的人物,此刻,他们就将见证又一位‘飞人’的崛起。

 ……

 “你好,卢梭,虽然我们手里都有你的资料了,但你能向全国的读者介绍一下自己么?因为你的名字,很快就会成为国内体育爱好者的焦点,他们肯定想要更深入的了解一下你的个人情况。”一个记者问。

 的确,他们手中已经有卢梭的资料。

 但这些资料都是官方的。

 今天的记者,报纸面前的读者,都更希望了解到一个真实的卢梭,而不是被官方语言和话术包装起来的国民英雄。

 “好的,我叫卢梭,嗯,和《社会契约论》的作者同名,18岁,身高1.82米,体重78公斤……嗯,还有什么?”卢梭觉得没啥可说的了。

 “你爱吃什么?”有记者问。

 “鱼吧,因为我妹妹喜欢吃。”卢梭说。

 “听说你是今年七月份才正式接受训练,成为一句职业的田径运动员,那你之前是在做什么?”有记者问。

 “送外卖吧,也做过洗车,偶尔会去帮厨。”卢梭的答案显然有些出人预料。

 “那你没有读书么?抱歉,我以为你的答案会是在上学。”那记者又追问。

 “我十多岁就不读书了,因为要养家。”卢梭说。

 “那你家里还有什么人?”有记者问。

 “有个妹妹。”卢梭说,“叫卢小鱼。”

 “请问你的父母呢?”

 “死了。”

 全场安静了几秒。

 大家心中涌起一种悲悯的情绪,毕竟人类都有同理心,但马上又被一种骄傲的情绪所取代,这就是我们中华男儿,出身贫苦但仍然能够勇攀世界巅峰。

 ……

 这时,总局领导拿过话筒,提醒大家多关注一些卢梭的成绩。

 成绩不是和人息息相关么?

 读者可是更关心这个成绩背后的那个人啊。

 记者们有点无奈,只好开始进入正题。

 “你好,卢梭,首先恭喜你取得了东青会200米项目的金牌,就200米的成绩来说,你现在已经是国内名副其实的第一人了,你对于自己的成绩,有什么想说的吗?对于将来,有什么计划呢?”

 一个记者提问。

 这是一个很正常的问题。

 如果遇到一个正常的运动员,就会接上记者的话头,讲述一番领导的关怀,教练的指导,队友的帮助,再往下一篇繁花似锦的文章就会出炉了,卢梭的名字第二天就会登上各个报纸的版面。

 卢梭拿着话筒,目光瞥了一眼身边。

 就见总局领导带着慈祥的微笑看着他,而李严脸上也挂着笑容,在另外一边的张震,看过来的目光也开始和善起来。

 的确,只要你有成绩,就到处都是鲜花和掌声。

 你将走在春天里。

 但卢梭不想选这条路。

 那记者见卢梭迟疑不答,大概以为卢梭有点没准备好,便再提问题引导卢梭:“卢梭,别紧张,就是聊个天,就是比如你最想感谢谁,你认为谁为你取得今天的成绩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帮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