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时务者为俊杰

 豪华气派的赵府因着两位贵客的到来,今日又显得森严肃穆了许多。

 宽敞明亮的客室里,聚满了宫里的奴仆太监,门边各处也都整齐地分列着赵府的家丁。

 看上去人头攒动的场景却显得异常的安静。

 随着一声“主君回来了”,这才渐渐活跃起来。

 坐在客座上的岳贵妃与吴恩荣率先迎了出去。

 看到迎面而来的那道老迈身影,不等赵光远参拜,岳贵妃便急着关切道:

 “老太公,多年未见,您老身子骨可还健朗啊?”

 说话的同时,又用余光细细的在他身上打量了眼,瞧着两鬓斑白,岁斑布满各处,想必是没多久的活头了。

 看来今日得好好维系维系与这老家伙的关系,只要一想到赵家这份富可敌国的家业她就眼馋得紧。

 她虽有着贵妃的尊贵,可在宫中终究势单力薄了些,想要笼络人心靠的还得是要使银子。

 “草民拜见贵妃。”

 赵光远不紧不慢的与岳贵妃行了礼,之后意味深长的打量了眼吴恩荣,多年未见,他这风流倜傥的英姿倒是不减当年,就是多情的眉眼中仿佛暗藏着几许冷漠之姿。

 吴恩荣察觉到这位昔日的恩友正在凝视自己,深深的打量了眼他,从容的咧嘴一笑:“老太公别来无恙啊。”

 “托太守大人的福,老朽一切安好。”

 赵光远与其对视了片刻,都暗自较着劲,绝口不提小儿赵琰之事。

 岳贵妃察觉到两人神色中似乎有些不对劲。

 这可不像是姐夫与小舅子见面该有的样子,半点亲切之感也看不出。

 据说吴恩荣坐上太守的位置赵光远可是没少出力。

 怎么如今变得如此生分了?

 思来想去恐怕是因为赵小郎君之事。

 老太公痛失爱子,吴太守没了侄子,想必都很痛心。

 “老太公,咱们屋里叙话吧。”

 岳贵妃对这位老人尽可能的摆出最友善的态度,一边与二人踏进客堂,一边赤诚的宽慰道:“令郎之事,本宫也略有耳闻,如此卓越又贤名远播的少年就这样夭折了,实在叫人痛心,可人死不能复生,太公与吴太守都要节哀,切莫太过伤心。”

 听她提起赵琰之事,赵光远与吴恩荣再次彼此顾视着,露出冷冷的神情,随后渐渐转为苦笑。

 吴恩荣浅浅叹息了声:“只怪内侄自己没有福分。”

 赵光远却刻意避开了话题,引着两人坐入堂中,话锋一转,直言不讳道:“不知贵妃今日莅临寒舍所谓何事?”

 “本该过来探望老太公的。”

 岳贵妃目光殷切的看向他,含笑说道:“得知太公前阵子身体有恙,担心着老太公,刻意过来探望。”

 赵光远只是笑而不语,朝着身旁的下人挥了挥手。

 不久后,下人端着一个匣子走了进来。

 赵光远吩咐下人将匣子递到岳贵妃面前,示意道:“老朽如今年迈,已无力四处奔波,早已想着将靖灵城的田庄与几十处铺子差人托付给贵妃打理,正好贵妃今日过来,老朽便亲自交到贵妃手上吧。”

 岳贵妃看了眼递上来的木匣子,装作诧异的推诿道:“这如何使得,老太公正当年,不该如此泄气。”

 赵光远淡笑着摆了摆手:“老朽这身子骨老朽自己清楚,与贵妃相识一场,这点薄产就算是老朽的一点心意吧。”

 料到岳贵妃此来必是为了戚家之事,所以便开门见山的说道:

 “老朽知道平宁州刚刚颁布的均田策令对贵妃也颇有影响,可此策令乃利国利民之策,老朽断定陛下定会接纳此策,不久后这道策令势必会在全国上下推广,京中那两千余亩良田和铺子就当是弥补贵妃一家在芦堰港的损失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