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四出来了

 苏明哲和周秉义闹闹吵吵中,几个高中同学也都过来了。

 从前两年开始,就没高考了。

 大家高中毕业后,要么进厂工作,要么就成了‘逍遥派’。

 所谓的‘逍遥派’,就是指一些盼望着恢复高考,每天只管吃喝看书,不去上班的那批学生。

 可惜‘逍遥派’从今年年初,也开始逍遥不起来了。

 官府提倡‘上山下乡’运动,所有的家庭只能保留一个子女,其他孩子如果不上山下乡,也无法被安排工作。

 几个同学里,只有周秉义和郝冬梅这一对恋人还在坚持着,大家都准备服从街道办事处的安排,参加上山下乡运动。

 这个‘大家’,包括苏明哲在内。

 一群同学聚集在一起,进了照相馆拍了一张集体照,和照相馆约定好来取照片的时间,大家就各自散了。

 回到家,家里只有小弟一个人看着家。

 苏家现在只有三口人,他自己、母亲,还有十六岁的弟弟。

 十年前,苏明哲的父亲因为工伤病故,两个孩子还小,苏母蒋翠萍顶了丈夫在松花江酱油厂的班,一个月工资三十多块,每个月还有酱油、味精之类的福利。

 苏明哲高中毕业后,蒋翠萍本来打算,把自己的工作让给儿子的,但是苏明哲不想上班,就惦记着恢复高考,继续上大学。

 结果,他没等来高考恢复,倒是等来了‘上山下乡运动’。

 “哥,你回来了。”

 苏明哲的弟弟叫苏明学。

 兄弟两人的名字连起来,就是‘哲学’。

 就这样的名字,还是苏明哲的父亲拿了十个鸡蛋,请了一个语文老师给起的。

 “作业写了吗?”

 苏明哲见到小弟,习惯性的问了一句。

 现在学校基本上都处于停课状态,苏明学正在上初三,本来该考高中的,现在也只能‘赋闲在家’。

 “作业写完了,毛笔字也练了。”

 苏明学比较害怕自己这个大哥。

 和周秉义喜欢‘宠溺弟弟妹妹’不同,苏明哲在家里,管教小弟的态度,一直都比较严厉。

 “拿来我看看。”

 苏明哲伸手拿来弟弟的作业和毛笔字,仔细检查了一遍,点了点头:“作业做的还行,这个毛笔字,还要继续努力。我这几天就要上山下乡了,稍后我会给你留一本字帖,以后你就对着字帖练。”

 检查完了弟弟的作业,苏明哲就开始做午饭,中午的时候,蒋翠萍也会回家吃饭的。

 关于这次上山下乡,准确消息很快就下来了。

 苏家也没找人托关系,地方就给安排在了一个不远不近的松花江地区穆兰县,一个叫做白牙山村的小山村里面。

 (按照《人世间》小说中描写,吉春市,大概是哈市,穆兰县归属的松花江地区,也就是以后的哈市,两者还没合并,所以,被分配到穆兰县,也算是比较偏远的地方了。)

 从吉春市到穆兰县,直线一百多公里,但是弯弯曲曲的路线走下来,就有四百多里路。

 东北这地方,在建国初的时候,人口就不多,并且纬度越高,越是地广人稀。

 由于穆兰县距离吉春市太远,革委那边通知,需要凑齐一些人,再乘坐运送物资的货车,一起过去。

 这天到了周五,吉春市去穆兰县的货车要出发了。

 蒋翠萍因为要上班,没办法送儿子,就让小儿子替自己给大儿子送行。

 苏明哲在弟弟陪同下,来到了货车停车场。

 这一次下乡到穆兰县,一共有六个知青。

 革委早就和车队队长打了招呼,六个知青坐进一辆货车的车兜里,这一路上,六人的吃喝需要自行解决,不用车队费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