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歌与酒

    传说此人即为广博仙人毗耶娑转世。

    在高台之下的那些土著们眼中,那人与他们自小从长辈那听来的广博仙人长相没有分毫关系。

    而且总穿着过分厚实的衣裳,总背着比其人还要高、比羊毛毯还要厚的黑灰色裹布。

    实在无法教人将之与广博仙人产生任何联想。

    然而,那人用杨枝挥洒出来的露水轻易就能治愈人们的天花、疟疾、伤寒、麻风等绝症,立马让人生龙活虎。

    除了没法让缺胳膊断腿的伤残状况断肢重生,其余伤情只需赐予一碗清水不日内便能痊愈看不出疤痕。

    即便垂死,乃至身死,只要他摊开那黑灰色裹布,一翻一裹一卷,再重新摊开。

    垂死之人,乃至身死之人,立马便能站起身来活蹦乱跳,行动力更胜从前!

    只是,能让对方动用“仙眷”之人,即便活过来了,也不能继续凡人的生活。

    因为他们第二次生命是仙人赐予的,是彻头彻尾的仙人眷者,需为仙人服务。

    不过好像每个人都知道这位毗耶娑从不贪欲享乐,哪怕让那些垂死之人或死人成为仙眷者,他也不会命令他们来服侍自己,而是为毒竺而战。

    有这样的仙人领路,哪怕仙人是诞生于中州的,却不妨碍他们为其马首是瞻。

    他们毒竺此次绝不退缩,誓死要把中州捅出个大窟窿!

    至少要攻占下那天府盆地,让毒竺人民能够在那过上资源富足、没有长久恶劣气候的安乐生活!

    他们跟随着高台上的毗耶娑完成歌颂,以清水代酒喝下了充满希望的未来。

    ……

    ……

    酒。

    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

    葡萄酒也好,夜光杯也罢,在中州已不少见。

    但价格仍算不上便宜,至少不会是家家户户都能拥有的事物。

    尤其是正处在紧张战时氛围的边关城中,同时出现这两样事物不是边关守军们正饮酒作乐玩忽职守,便意味着另有要事发生。

    今时今夜是十月初六,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夜晚。

    可在西陉关中却拉上了不少红布条,不少营帐前都多点了两根红蜡烛,就连城头上的红灯笼中也换上了粗大红蜡烛在黑夜中红光璀璨。

    尽管看着稍显简约,可明眼人都不难从这张灯结彩的喜庆阵仗中,瞧出西陉关中有喜事。

    正值四方蛮夷犯边之际,又逢乌兰巴特城溃败不久,更是处于战火飘摇的风口浪尖,西陉关又怎敢在此时此地办喜事?

    办的又是谁的喜事?

    中州民间冲喜的婚俗由来已久。

    最初仅是让一个身患重病者同他人完婚,以期用喜事冲扫开病魔纠缠,恢复健康。

    后来衍变为只要家中有人重病缠身,家族内有任何成员与外人成婚都能达到冲喜目的。

    尽管这些冲喜行为大部分都难遂人愿,可只要有一点效果,哪怕是回光返照,都足矣让人们将此婚俗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时至今日,中州冲喜习俗已成了人们盼望转运来喜的手段,或者说是一种祈福仪式。

    诸事不顺,皆可冲喜。

    而这个用来转运的喜事也不再只有婚礼,做寿、乔迁、弄璋弄瓦、合婚订婚等等均可。

    至于今夕,在西陉关中置办的喜事倒还是婚事。

    用牛轲廉牛将军的话说,希望能借这场喜事的东风一扫压在众人心头的败仗阴霾,给守军们注入一些积极情绪与活力,提振士气。

    当然,鉴于如此紧张的时局及西陉关特殊的地理位置,这场婚礼并没有铺张浪费地大操大办,除了城关中多出来的红灯笼、红蜡烛、红布条以及几串红鞭炮等简单布置外一切从简。

    最实在的改变是,今天、明天、后天守关军兵们每顿伙食都能多上些大荤肉,三天内每个人都有机会轮流小酌几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