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临蝶岛

    不过对于素来自谦的姜逸尘而言,倒从没想过自己的修炼进境有多么惊世骇俗,只为几次死里逃生且未有走火入魔的情况感到侥幸,也认为道门功法玄之又玄,如此进境不足为奇。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姜逸尘修习《无相坐忘心法》的时日有限,可通篇默背却不下三度春秋。

    故而他对这功法谈不上有何真知灼见,却自有几分见解。

    《无相坐忘心法》之所以入门难精通难,便在于“无相”与“坐忘”四字。

    简单说来“无相”部分与通常内功法门较为相近,主强身与增益修为。

    但要想进入到“无相”的修炼状态,须先具备“坐忘”的心境。

    是为“坐忘在先,后尘无相”。

    而“坐忘”细分有七层境界,「一敬信」、「二断缘」、「三收心」、「四简事」、「五真观」、「六泰定」、「七得道」。

    在跌入阴阳谷目不能视的情况下,忧心于外部可能存在的威胁,姜逸尘几次三番尝试坐忘无果,连“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的敬信境都不得入门之法。

    却因远离世俗,得幸领悟了几分断缘与收心的心境。

    再有冷魅日夜督促习剑,姜逸尘在那段日子手持木剑,将所习剑法剑道演练得越发化繁为简、返璞归真。

    直至面临“随心所欲”易无生的生死相逼,姜逸尘强行散功,先舍而得,得以叩开《无相坐忘心法》的法门,并一步登临“简事”的坐忘心境。

    借道凝露台,姜逸尘观诗天画境之地有感,一举顿悟,入“真观”心境,更将心法托入第五重。

    而今内功境界已处第七重,坐忘心境却仍原地踏步,盖因此拖累了内功进境。

    倘若教人知晓了姜逸尘竟是如此作想,势必气煞人也。

    毕竟在“真观”心境下常能先鉴善察,究傥来之祸福,详动静之吉凶,乃至从一餐一寝中有所感悟而有所进益。

    就像姜逸尘能从乘风之叶中体会到轻灵之巧,在轻功造诣上步步攀高,跻身当今江湖前列。

    又譬如眼下,他在体悟自然之时便轻易进入了一种玄妙的修炼状态。

    他的内息运行周天跟随着潮汐律动、和谐共鸣。

    潮退时,内息舒缓地退入四肢百骸。

    潮起时,四肢百骸的内息汇流成川,有力地冲击着要穴窍门。

    只可惜似乎差了些什么。

    是心境不够?

    “夫定者,尽俗之极地,致道之初基,习静之成功,持安之毕事。形如藁木,心若死灰,无感无求,寂泊之至,无心于定而无所不定,故曰泰定。”

    姜逸尘心下默念着“泰定”心境的口诀,遗憾摇头,暗忖道:“清除一切俗念,谈何容易?若非心存执念我也无法走到当前这地步,沙庆虽死,红衣教虽不存,但这天下……”

    心念至此,姜逸尘微微怔然,而后又是一番自嘲,不知何时他这天地间的小人物竟也把“天下”二字放在了心上,他学会了放下,却还无法不刻意地去追求静心,哪怕此时。

    如此,既无法“泰定”,又谈何“得道”?

    啊嗷~

    哈哈哈~

    呵呵呵~

    沙滩上几个姑娘和孩童们清脆悦耳的笑闹声恰逢其时地钻入耳蜗。

    姜逸尘寻声将视线从海浪上挪向沙滩边。

    他没刻意运转真气附眼,是而所见之景极为模湖。

    只能眯起眼结合着那些欢声笑语去看去想象那儿该是怎样一副画面。

    但见端庄成熟如万俟夫人也和其他姑娘们一样不顾形象、无畏衣衫湿透,学着那些渔民的孩子们张开双臂,或背着或迎着冲岸而来的滚滚浪涛,被一次次拍入海浪中,一次次爬起站起,乐此不疲。

    “浪起于微澜,却能通过层层递进的浪潮,卷起吞没乃至摧毁船只的巨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