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山下

    唰!

    为护下一名真字辈僧人,紫风被形似八爪鱼的兵刃抓伤右臂。

    被撕扯去大半的臂袖下三道爪痕鲜血淋漓,面色转瞬煞白的紫风咬牙忍痛紧撑眼皮将右手剑交付到左手上,不敢有任何松懈。

    但凡紫风的反应再慢一分,不是那名真字辈僧人被摘下脑袋,就是紫风的右臂被揪下。

    在紧接而来更为高压的攻势下,难掩狼狈之态。

    此番战起之初,公孙煜即被七名“那伙人”以奇兵诡阵困住。

    任公孙煜两次三番联合同伴之力强杀一两名敌手,总会在片刻间被前赴后继的“那伙人”以高默契度的配合再次拖入困阵中。

    可以想见随着战斗延续,公孙煜愈发无力破阵,而队伍中将出现更多类似紫风这类伤损。

    这场本是以少敌多的突围战,渐趋落入“那伙人”所掌控的节奏中。

    就在众人心底里刚要萌生绝望念头前,负责围困公孙煜的三名“那伙人”恰巧站于一线之上,两两之间相去不到半丈。

    没有人会认为这样的巧合会给场间局面带来什么改变。

    是以,几乎没人能注意到这样的巧合。

    就是在这几乎无人在意的巧合之下,一道清丽身影自人丛中杀出,倏忽即逝,倏忽又现。

    三团血花映着晨曦在其手中双刺尖绚丽绽放!

    花开必有花谢,血花开的绚烂,谢得更为迅捷凄楚。

    那三个站于一线之上的“那伙人”便迅捷凄楚地倒下。

    围困公孙煜的阵型再次出现松动,或者说大空缺。

    “那伙人”立马有所反应,有数人不顾其他舍战前来进补。

    只是注意到刚刚那个巧合,不只有身着鹅黄衣衫的墨漓,还有无时不刻都在捕捉脱困良机的公孙煜。

    故而,一股磅礴劲气自公孙煜手中的剑锋间激荡而出,如巨龙扫尾般完全拍碎了“那伙人”的补救意图。

    石竹咬入青山立根破岩中,任东西南北来风来雨来雪都刮不歪压不垮拔不掉。

    被公孙煜紧握手中在公孙家传承数代的四方剑自然也难被刮歪压垮拔掉,但那古朴剑身却震颤不止,风雨雪没招惹它,它却像是要招惹来风雨雪!

    天地似在低鸣,有风动,有草木动,有沙石动!

    不论是“那伙人”还是散人居、听雨阁、少林僧人一行刹那间都像是被狂风沙石蒙了眼。

    只闻耳畔有雷霆震怒。

    只见那长身儒雅的男子宛若天神,动如电闪,所过之处四个黑巾蒙面之人身首分离!

    再见剑光璀璨耀目,挥剑间剑影纷呈有如折扇。

    九道凌厉剑气呼啸而出,似后羿射九日。

    仅有三名及时回过神来的“那伙人”以强兵相抵才没有在第一时间内殒命。

    纵是如此,三人也未能拦下旁侧递来的刀剑,同样走上了黄泉路。

    从“那伙人”中有三人恰巧立于一线至十六名“那伙人”身死,左右不及十息功夫,场上形势已天翻地覆。

    若非再有大批人马即刻到来,否则所剩十四名“那伙人”已挡不住公孙煜等人下山。

    ……

    ……

    有人选择从前山下山。

    也有人挑着从后山下山。

    在他们看来,前山的异动势必引起他处布防人员侧重。

    而与前山相去最远的后山方位,想来会处于最可趁虚而出的状态。

    醉红颜酒楼与武当峨嵋两派来人在上山前便兵合一处,救下二十名僧人后,同公孙煜等人一般遭遇到至强阻力,藏躲于寺中。

    相比起散人居、听雨阁那边的状况,这四十人的队伍不仅人数更多,且不乏玄箫、水如镜、李弑之流的尖端战力,还能组成或武当或峨嵋或武当峨嵋新合创的剑阵,及醉红颜的四剑三刀阵和双鬼拍阵,乃至九名十八铜人的棍阵,在对敌整体性和灵活性上都要高出一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