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岭遗毒

    “原来如此……但那小贼到底有备而来,那些毒虽未能致命却对小姜造成了极大的消耗,尤其是那小贼留在最后一手的障目砂,小姜的眼睛似乎抵御不了那毒物。”

    “障目砂?障目砂……嘶,那东西,果然还留存于世。”

    “小姜的眼睛可还有救?”

    “时日虽久,但药谷应还有记载那治法。依你说来,在朝廷射落箭雨时,尘儿应以无力自救。”

    “我便是趁箭雨落下时将他救出,也问过他是要回道义盟来,还是随我去北边。”

    “他有自己的选择?”

    “是。”

    “便是阴阳桥下?”

    “是。”

    “何苦来哉?”

    “我将他带至桥上时,他也还未做出最后的决定,当时我便觉着还值得劝说一番,哪知……”

    “发生了何事!?”

    “那些人追了上来,小姜知道那些人只为他来,不想拖累我,遂纵身坠桥。”

    “多少人?”

    “一十三人。”

    “你可记住他们的面孔?”

    “无一落下。来菊园路上,我已确认了他们身份,适才已将名单交予韩先生。”

    “好。”

    对话进行到此处,枫已有离去之意,向着老伯郑重地行了第二次抱拳礼,道:“我这便去将小姜找回来,或者,杀了那十三人。”

    老伯第二次摇了摇头,道:“且慢。”

    枫道:“老伯还有何事交待?”

    老伯道:“要从阴阳桥下寻出人来,可非朝夕之事。慕族长那儿更需要你,断不可因尘儿一人之故误了大事,我会遣更合适的人去确认尘儿的情况,假若尘儿命数已尽,这仇由你我一同来报,可若尘儿福大命大,我想他更乐意自己动手。”

    ……

    ……

    “昆仑境以西以北,未及毒竺国之处,其地势之高与云端平齐,东西千余里,南北百余里,狭隘之处不逾十里,自下处上观,其地如连片葱翠色高山,故名葱岭。”

    “葱岭之上寒风凄劲,春夏飞雪,昼夜飘风,地碱卤,多砾石,播植不滋,地广人稀,非世代居于其上者,不适生存。是以,虽属咽喉要道,可不论中州或是毒竺长久以来都无法将葱岭完全划入疆土。”

    “曾有两个游牧部族世代生活于葱岭,其一为百里部族活跃于葱岭东部,与中州有所往来,其二为纳伊部族,久居于葱岭西部,与毒竺更为亲近。”

    “以葱岭之大,两个部族各居一端,本不至于水火不容。只是,高原百万顷,空有河流百条,每至秋冬之时必当冰冻三尺,唯中部寸草不生之地有一百亩大龙池,水甜鱼肥,终年不冻。”

    “水,能通过凿冰取来,但这样得来的水却不能同时满足人畜随时随地饮用,若牛羊难活,来年人便难活。故而,百里、纳伊两族春夏时节便在东、西部牧牛放羊,到了秋冬之际,则齐至大龙池边,依水为生。”

    “在人数尚少时,大龙池足矣供养两族人及牛羊的口腹,便也相安无事,可随着两族人数与日渐增,大龙池逐渐难堪其重,为了争夺足够族人度过秋冬两季的生存食粮,两个部族终挥刀相向。”

    “两个部族间的秋冬之战在初时互有胜负,告败一方在忍受半年饥饿后,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总能在次年以更狠厉的决心和气势夺回大龙池半年拥有权。”

    “饥饿也并非那么容易熬过来,每次饥饿总不免死很多人,两个部族总会想方设法去获得胜利,或是通过提前储备食物以防告负后受饿。”

    “百里部族目力绝佳,长于射术,更从中州内陆取经,将弓箭打造得更为精妙,百里穿杨可谓轻而易举。”

    “纳伊部族通灵性,长于御兽,从毒竺那学来不少御兽之术,却在百里部族的箭矢面前寸步难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