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行海上(二)

 李林一边思考,一边看着末日次元演化完毕,演化后的世界,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原样恢复一般,但根据天眼给出的细节统计数字,整个末日次元空间轮回之后,与上次的对比,其体积增加了极少的一部分。不过虽然说是极少的一部分,但换算成普通质量单位,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毕竟这是一个空间的扩张。

 更多细节的变化,就难以直接看出,但他能够从中看出一些新的东西。

 次元空间本身轮回的意义已经昭然若揭,在积累了如此众多的探索资料,李林可以肯定,这些次元空间的每次轮回都可以看成从本源宇宙中掠夺物质和精神资源的过程,它们通过这个过程来壮大自己,每成功完成一次空间主题,就相当于满足了本源意志中的某些意念,进而利用某种渠道,从本源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资源,用于下一次的空间构建。

 而一旦空间主题失败,那就意味着它们在轮回结束时要被迫释放一些物质和精神到本源宇宙中,导致其整体的削弱。

 这种轮回的根本意义,对于所有次元空间应该都是一致的,但每个次元空间的根据其分类不同,对轮回本身却有不同的态度。

 次元空间李林将它们分成两类,一种是科技类,一种是幻想类,区别就是前者没有主动意识,后者往往有主动意识,或者可以生成主动意识。

 科技类的空间很简单,轮回的开始和结束,都受早已设定好的规律进行运转,一个空间主题从诞生时就决定了,主题完成与失败有明显的判定,比如末日次元,如果人类全部灭亡,或者没有度过危机的希望,自然是主题失败,反之,如果人类成功度过末日,重新获得发展的机会,就意味着主题成功,这两种结果都会导致整个空间进入下一次轮回,空间意志体不会主动干涉或者阻止其中的过程,更不会主动帮助人类,所谓的命运之子,也只是预先设定中的主题人物,其后如何行事,如何演化都是根据空间内部固有规律而进行,不再有外部力量去干涉。

 对于科技类空间意志体,轮回本身对它没有本质影响,因为它没有主动意识,不会有生存或者死亡的改变,就如同植物生长和死亡一般,没有痛苦或者欣喜的概念。

 但幻想类次元空间就不是如此,幻想类次元空间往往在一次轮回中,会产生一个有意识的世界意志,也就是所谓的创世神,或者其他同样的称呼。既然它有主动意识,那就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本能就惧怕死亡,而一次轮回对于这些幻想类次元意志体来说就是一次死亡重生的过程,上一个轮回中的次元意志体和下一个轮回中的次元意志体是完全不同的,虽然本质一样,但如同双胞胎一样,就算几乎完全一致的基因,一致的面容,也不能改变是两个人的客观事实。

 这就导致了幻想类次元意志体往往会拖延轮回的到来,它们往往会通过各种手段使得整个空间的寿命变长,哪怕是主题已经完成,达到了轮回的条件,它们也不会如同科技类次元空间一样,直接进入轮回,只要整个空间还稳固,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规则的破损而发生空间崩溃,就会一直存在下去,基本上都是达到空间最大寿命之后,被迫进行轮回。

 就好比《暗黑破坏神》中一样,那个空间在伟大之眼战胜其他两个空间意志体候选者之后,成为整个空间的唯一意志体,人类也在世界上占据了统治地位,而三大魔神早已被消灭,它们被整个次元空间放逐,那么主题就是完成了,应该进入轮回,但就天眼的观察,至今为止还没有进入轮回状态,伟大之眼仍然在指导着那里的人类进行发展和进步,数百年内,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各种破坏性的魔法被限制,反而是建设类的魔法,以及相关的超自然力量被鼓励,整个空间的争斗被限制了极小的范围之内。

 根据天眼的估计,那处次元空间至少也有数十万年的寿命,这些时间,足够一些科技类次元空间轮回千百次了,但对方虽然应该知道轮回可以壮大空间本身,但由于生命本身的自私性,还是会选择对自己有利,对整个空间不利的方式,那就是不主动进行轮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