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二)

    辛夷讶然,「这就难怪了。」

    当年她收取百晓生信函,也是经过了大相国寺的佛龛,傅九衢还为此派了专人看守。

    「对方假冒百晓生的目的是什么呢?」

    辛夷问出心里的疑问,又认真盯住傅九衢,「弈川也不至于为了这件事情,专程跑一趟吧。」

    傅九衢沉默片刻。

    「包拯在枢密院视事时,突然染疾……」

    辛夷吓一跳。

    盯住傅九衢的眼睛。

    「今年是……」

    「嘉祐七年。」

    辛夷掐了掐手指,突然扒到床头,从一个匣子里将自己写的「大事纪要」拿出来翻阅。

    刚来的时候,大部分的事情她都记得清楚。可是时间久了,很多人、很多事,线索、故事都变得模糊不清,她怕自己有一天会彻底忘记,就把知道的事情写在了「大事纪要」的册子上,像写故事似的,想到又补充一点。

    「完了!」

    辛夷的手哆嗦一下,抬头看傅九衢。

    「包大人要出事……」

    当夜短暂靠岸补给后,大船继续往汴京而去,速度比从南京出发的时候,快了许多……

    五月正是漕运繁忙的季节,他们紧赶慢赶,还是下旬才回到汴京。

    那一日,汴京正是酷暑。

    船到码头的时候,天刚渐亮,汴京上笼罩着一层薄雾,阳光细细碎碎地落在云层雾气间,煞是好看。

    阔别七年之久,辛夷再踏上汴京的土地,再看那熟悉的汴河,往事历历在目,心下不由感慨万千。

    长公主府的车驾早已等在码头,一抬抬的货物,一箱箱的行李,被搬上马车,那长龙似的车队,吸引了无数汴京百姓的目光。

    「广陵郡王回来了。」

    「广陵郡王回来了。」

    街头巷尾,汴京小报,早就传遍了这个消息,但当傅九衢一行的车队从码头回府的时候,仍是引来了不少人围观。

    辛夷抱着小狸花,坐在马车里,透过薄透的帘子望着车窗外一晃而过的景致,许久没有开口。

    羡鱼却很开心。

    「娘,我今日可以出去玩吗?」

    辛夷瞪他,「小心你爹揍你。」

    羡鱼缠着她的胳膊,「只要娘同意,爹就不敢揍我了……」

    小屁孩年纪不大,家庭地位却看得十分明白。

    「看来你真是皮痒了。」

    眼下京中局势不明,辛夷在这个节骨眼上是不会放他胡来的。

    「汴京不比南京,你给我好好在府里待着,不然,你祖母来了,都保不住你。」

    羡鱼悻悻地哦一声。

    父亲生气,他还有两道保命符,搬出母亲和祖母就有救。但母亲生气,谁也保不住他。

    傅九衢这次回京,官家又另赏了一座宅子,但他们习惯了同母亲住在长公主府,行李和随从都一路拉了回来。

    马车刚刚停稳,便听到李福的声音。

    「小人给长公主请安,给郡王请安,给郡王妃请安……」

    辛夷打开帘子一看。

    府里的下人们都列队站在庭院里,挨个给主子行礼,车队前的李福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她心里有些不安。

    傅九衢跃下马,将缰绳丢给侍从,走向李福的时候,脚步也有些迟疑。

    「李公公怎会在此?」

    李福往后望了望,朝他使眼色。

    「官家来了。」

    赵祯早就迫不及待要见妹妹和外甥了,但他身为帝王,自

    然不便亲自去码头迎接,于是便早早来了家里,守株待兔。

    赵玉卿有些兴奋,闻声便笑开了脸,「快,钱妈妈,将我从南京带的那个黑檀木箱带上,快快进屋见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