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团

 官船行至汴京的时候,已是皇祐三年除夕的当天。

 汴河笼罩在一片冷雾茫茫中,水面灯影漪漪,船上香气阵阵,因是除夕,不见往日里白帆争渡的景象,码头难得清净。

 辛夷听着大船靠岸的水声,望向远处的汴京城璀璨的灯火,竟有一种久别归乡的感觉。

 皇城司人马早已等在码头上,严阵以待。

 船一靠近,便有一群禁军冲上来,解押人犯。

 辛夷下了船便辞别傅九衢,雇了一辆驴车去长公主府上接孩子。

 傅九衢那头要忙何旭的案子,大抵顾不上她,今日格外好说话,不仅让孙怀陪她回府给母亲报平安,还特地吩咐孙怀给她三封银子,说是给孩子的压岁钱。

 辛夷喜滋滋地谢过,一路同孙怀说说笑笑到了长公主府。

 大过年的,她不好意思空着手去,路过潘楼时买了一些果心拎着。她先去福安院,三个孩子被周忆柳带去水榭那边看梅花了,辛夷拜见了长公主,直说来意。

 “孩子们在府上叨扰这几日,劳烦殿下了。”

 她将东西奉上去。

 这些果点,当然不如长公主府上的精致,福安院的管事婆子瞥一眼,接过来便塞给丫头,用眼神示意她们拿下去。

 辛夷看到她的表情和动作,笑一笑,并不多说。

 赵玉卿却是微微蹙起了眉头,“是潘楼买的欢喜团吗?”

 辛夷行了个礼,“是。民女不知道殿下的喜好,见藩楼那里好些人排队在买这个团子,便买了些过来……”

 顿了顿,她略带抱歉地道:“除夕上门接人,民女甚是惭愧。我知道长公主府上什么都不缺,有孝敬的心,却没有拿得出手的礼物,见笑了。”

 赵玉卿脸上笑容散了开,“张娘子是个有心的人。那欢喜团我早年是吃过的,说是源出天竺,唐时才随佛经一道传入中土,当年,我母亲觉得有趣,亲手和面,揉钭,混了砂糖和蜜蜂……搓成小圆球,再印上花,抹上香油,模样十分喜人,给我馋得呀,刚出笼便想去拿,差点烫了手……”

 回忆逝去的母亲,长公主似乎有些感伤。

 顿了顿,她笑叹一声,“这些年我不怎么用甜食,这老婆子才让丫头拿下去的。不过今儿这个日子,还有什么能比欢喜团更合我的心意呢?”

 赵玉卿温柔善良,为辛夷解了围,又为婆子和丫头的行为做了解释,以免辛夷觉得她们是在嫌弃她的东西低贱。

 辛夷当真是喜欢这个长公主,微微福身,松口气的模样。

 “长公主喜欢就好。”

 赵玉卿微微一笑。

 “恰好有点饿了,拿来我尝尝吧。”

 那婆子瞄了辛夷一眼,赶紧将欢喜团端上去,丫头服侍长公主净了手,慢慢拿起一个,在指尖观察片刻。

 “这欢喜团的颜色,看着就喜人。嗯……甜咝咝的,有蜜蜂的味。”

 她轻轻咬一口,眼睛突地亮开。

 这次再无半分客套,而是由衷的称赞。一个用罢,又用了一个,要不是婆子上前阻止说太医叮嘱她要少用甜食,长公主大抵还要去拿第三个。

 “这欢喜团仍是小时吃过的味道,和我母亲做的……丝毫不差……”

 长公主的欢喜溢于言表,再看辛夷的目光,更是柔和。

 “张娘子刚回汴京想是来不及准备年夜饭。星月,去把我们府上备好的五辛盘、百事吉、馎饦胶牙饧,还有鸡鸭鱼等都拿一些装好,给张娘子带回去。”

 辛夷微微一愕。

 这属实是投机取巧了。

 她是明知道长公主有这样一个欢喜团的故事才买来的,怎么好意思拿人家这么多东西回去?又吃又拿,成什么样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