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她故意咳嗽打断了她们说……

她自己不愿意丈夫儿子入伍,他们自然也不会舍得自家孩子,先紧着自家小辈,倒也不算难以谅解。

王氏再看她两个大嫂的穿衣打扮——俱是灰扑扑的一身旧衣,手上头上半点儿装饰也无,神情也凄苦,眼泪自打见面就没断过。

难道当年的事真是误会?

不等王氏细想,邹氏的眼神落到了顾茵身上,赞叹道:“好个俊俏的小娘子!这是你家青意的媳『妇』儿吗?”

王氏脸上带出一点笑,道:“二嫂猜的没错。是我家大郎的媳『妇』儿,也是我半个女儿,自小养在身边的。”

邹氏和赵氏对视一眼,两人便明白过来顾茵是武家养的童养媳。

两人都把顾茵一道夸,随后王氏又把小武安介绍给他们,让他喊了人,自然又得了一通。

情绪平复之后,赵氏和邹氏这才和王氏坐下说话。

妯娌二人问起王氏这趟归乡所谓何事,王氏虽然此时心绪起伏,但还是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便不提李大牛的事,只称是家乡发了大水遭了灾,三人侥幸逃了出来。

赵氏和周氏又拿了帕子擦眼睛,直呼心疼。

后头赵氏又道:“照理说你们逃难过来,我们本该倾情招待才是。但都不是外人,家中困境也不瞒着你们,实在是揭不开锅了……不过也是妹子运道好,隔壁远山县正在我们这处招女工,不止提供住宿和饭食,每个月还发六钱月钱。妹子和你家青意媳『妇』都是伶俐人,一定都能选上。”

邹氏也跟着从怀中掏出一个粗布帕子包着的小银镯子,道:“远山县离我们这到底有五六日路程。这个给妹子做盘缠。”

邹氏的父亲是个老秀才,考了一辈子没中举,家里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到了邹氏出嫁,家里也只给出了这么一个细的不能再细的银镯子当陪嫁。

王氏对这镯子有印象,心中越发难受,哪里肯收她的陪嫁之物?

又是一番推辞,邹氏却执拗地把镯子套在了王氏的手上,还道:“家中实在没有像样的东西了,只有这陪嫁的银镯子是我心爱之物,多年都没舍得拿出去典当。妹子不收便还是因为当年的事记恨我们。”

王氏这才不得不收下。

后头赵氏和邹氏还说王氏多年未归,不熟悉镇子上的事务了,说陪着她一起去招工的地方。

王氏看着她们年迈体弱却依旧想乐意陪着自己奔波的模样,心里最后一丝怨怼也被压了下去。

盛情难却,王氏正要答应,顾茵却在这个时候突然咳嗽了起来。

她蹙眉捧心,咳得上气不接下气,本就发白的脸『色』越发显得不好。

小武安连忙给她倒水。

王氏一拍脑门,道:“瞧我这脑子!方才听嫂子们说的好,竟只想着挣银钱忘了我家媳『妇』儿前头才大病过。如今虽然能下床走动了,但做工怕是还不行的。”

赵氏和邹氏脸上的笑出现了短暂的停顿,但很快邹氏又道:“真是个可怜孩子。妹子别怪嫂子多嘴,为了这孩子你才更要去县城呢。那里大夫好,『药』材全,不是咱们这小镇子上能比的。别让孩子拖着拖着留了病根儿。”

王氏认真地想了想,点头道:“二嫂说的确实在理,但我们已经赶了一个月的路,再让她奔波我也于心不忍。还是再让她休息几日。”

赵氏还要接着再说什么,被邹氏一个眼『色』止住。

妯娌二人也没再多留,说让顾茵好好休息,明日她们再来探望。

王氏送走二人,回来的时候顾茵已经止住了咳。

她瞪了顾茵一眼,埋怨道:“来的路上一直说自己好了好了,你这叫好了?要不是你这纸扎的身子,我都已经去招工的地方报上名了。包吃包住还发月钱的好差事,想也知道晚一步就没机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