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三章新的一年

 一众学生听了,都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在华夏读大学,本二、本一学费一年在4000元左右,可是在欧美大学,一年学费是10000~40000美元,换算起来就是差不多7万~28万每年。”刘一辰说道。

 此话一出,顿时几乎所有同学脸色都变了,他们大多数人都是来自普通家庭,一年收入都不一定有一万元,连读个高中一年1200学费父母都得省吃俭用甚至还得跟亲戚借钱,他们实在难以想象,那么高的学费谁读得起。

 “学长,你好,我是来自高二实验一班林雅琪,我想请教的是,是不是海外的教育都比国内的好?”一个女生获得交流机会,问道。

 “那倒不见得,整体来说,在大学之前国内教育是占优的,大学的话,海外顶尖的大学会比我们好一些。”刘一辰说道:“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大学学习好后可以选择出国深造,提升自己的能力,目前国家在这方面是有很多渠道的,除了自费留学之外,还有公费留学,以及学校作为交换生。”

 “......”

 报告交流会,持续了一整个早上,除了中间两次休息机会,中途没有人离开,到了高中阶段,其实每个人都有意识的关注各方面的事,或是从电视上,或是从报纸上。

 他们都迫切地想要了解大学的事,包括海内外的差别,别人说再多,都不如刘一辰说一句。

 而结束了报告交流会后,也代表着学生们迎来了寒假,刘一辰婉拒了校长请他吃饭,自个儿就回家了。

 ......

 今年的新年,和往年也没什么不一样。

 走亲戚串门,给老人拜年,和同辈们插科打诨,以及......

 长辈们催问着什么时候结婚,哪怕晚点结婚也没关系,先订个婚。

 只是订婚是两个人的事,一个巴掌拍不响啊。

 在箐城待到初七的时候,他们就返回鹭岛了。

 在初五的时候,父母就在念叨着,初七人们就上班,得开店了,晚开一天就要少赚多少钱。

 今年二人可是在亲戚朋友面前好好地出了一把脸,说起自己开的店,一个月可以赚多少万多少万,引来了亲戚朋友的一阵阵羡慕。

 至于借钱?

 除了至亲之外借了点钱,其他人要借钱,那是各种说道,什么刚刚买下店面,花了多少钱装修,现在也没多少钱了......

 这一点上,二人丝毫不像暴发户,而是透露着一种别样的精明。

 刘一辰和冯琳在鹭岛待了一天,就回燕大了。

 冯琳正在努力写自己的第三篇SCI论文,这一篇论文刘一辰就定了一下大方向,其他都是冯琳完成的。

 为了尽可能提升自己去更好的学校,冯琳也是拼了。

 这一次的论文,是关于东欧的地形、文化、民族构成以及产业分布,东欧的岁月演变,潜在的矛盾,然后进行一个结论性的预言。

 这是一个大课题,毕竟这涉及到整个东欧,甚至于还需要将视角拉到世界历史之中,涉及到方方面面,而这些只有在燕大图书馆才能查阅得到,甚至写完这篇论文,都可以出一本书,讲述东欧的书了。

 曾几何时,东欧多么的繁荣,工业非常发达,足以让当时的华夏无比羡慕,可惜到了现在已经今非昔比。

 华夏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和高超的智慧,抓住了时机,愣是只用了30年就实现了现代工业化。

 二战之后,可以说原本的工业化国家之外,只有华夏和高句丽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可想而知这其中多么不容易。

 想想这论文一出来,在2014年、2022年绝对是震撼人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持续10年都不过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