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刀新成

 但她紧接着又道:“文宣阁里虽然没有这种书,但贺指使挥身边有一位谋士名为温道伦,仿佛精研此理。他曾两次来疏抿学宫讲学,也顺嘴说过一两句算理,我听说贺大人非常倚重他。”

 贺灵川立刻来了精神:“他会来第三次么?”

 “那就不晓得了。”孙茯苓笑道,“这样忙碌的人物离我等太远,你指望他再来疏抿学宫,不如去官署求教。”

 贺灵川眼珠子一转:“他住在哪里?”直接去堵门怎么样?

 “那我就不清楚了,你得自己打听。”孙茯苓转了个话题,“对了,文宣阁有不少仙人语的手抄本,你找来看了么?”

 她上次就教过贺灵川怎么利用文宣阁了,那里面其实有不少仙人语写成的书籍。

 “呃,还没有。”贺灵川挠了挠头,“初学,看着太吃力了。”

 毕竟这才学了几天?单个的古语他还能辨认,连成一片密密麻麻,看着就心慌气短。

 “罢了。”孙茯苓摇头,“我看的书多,你可以先问我。”

 “那些手抄本都是哪里来的?”贺灵川就不客气了,“真是仙人所写?”

 “应该说,仙人及其宗门弟子所写。”孙茯苓道,“这些本子都翻抄自古籍。而古籍……不是由道门保管流传就是从仙人洞府、遗迹出土。你不也从仙人洞府里面拿过拓片?”

 “道门流传?”贺灵川想起一事,“我听说仙宗就是道门的前身。”

 “确实。”孙茯苓点头,“这是公认的事实。仙人从世间消失之后,仙宗的这个‘仙’字就维持不下去了,最后降了等级,不得已改称道门。”

 “这几天在文宣阁看书,我发现有些书里颂扬上仙高风亮节,在天地大灾变之后尽心尽力教化残余的凡人,帮助他们抵御妖兽侵袭,保文统火种不灭,这才使后世子孙不至于重堕蒙昧。”

 “然而又有许多书言辞激烈,痛骂仙人奴役凡人,斥他们视平民如蝼蚁,生杀予夺。”贺灵川耸了耸肩,“这两类书都能大量举证,比如仙人为了百姓以身试试药毒、降妖除魔,或者仙门子弟居然屠戮万人,只为取魂魄炼幡。”

 “你若读懂仙人和弟子遗留的古卷,就知道这两种说法都没错,却也都片面。”两人离开长街,往木屋方向行去,路上的人流开始减少,“当年那场改变一切的天灾发生以后,世间的灵气迅速衰弱,可是仙人的本事却没有立刻消失。你明白为什么吧?”

 贺灵川想了想:“他们本身还有修为,世间还有玄晶?”

 “是啊,就像你行走在沙漠里,虽然环境干热也找不到水源,但你的水囊基本还是满的,那就能坚持得久一些。”孙茯苓缓缓道,“综合我阅读过的仙人笔记,至少在天灾过后的两三百年里,仙人们还有上天入地的本事。”

 “但这是无源之水,不能长续。”贺灵川想起自己在地穴蛛巢穴里见到的朱二娘原身,“鬼针石林那头母蜘蛛也是上古的妖怪,它不断将沉重的旧壳抛掉,换上更小更孱弱的皮囊,才能活到今天。”

 要维持仙人、仙妖之躯,灵气消耗量太大,这在天灾以后就像巨鲸搁浅在沙滩,等不来潮汐助力就必死无疑。

 “仙人和其他妖仙不像蛛妖能够削足适履,在自身储备的灵气耗尽以后就只有消亡一途。”孙茯苓道,“仙人也脱胎于凡人,而人类向来注重传承。他们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所以教化平民、传育薪火,那是一点儿也不奇怪罢?你看疏抿学宫,看我,现在岂非都是这样做的?”

 “至于你在书中读到的,仙宗奴役凡人、无恶不作——”她叹了口气,“这肯定是有的,也被记录下来。可你想一想,当天地灵气衰退到仙人难以维生,为了争取最后一点有限的资源,仙宗会怎么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