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大将军

 他问刘帮办:“石桓周围居民不多吗?”

 “多,怎么不多?”刘帮办解答,“五县十三乡,不是种地就是靠着石桓城生活。”

 石桓城是这样一个繁华所在,周围县乡的居民,大多就靠为它勤勉服务来换得生计。

 “那怎么灯火稀疏?”

 “白天忙活,晚上回家也是无事,还不倒头就睡?”刘帮办笑道,“再说蜡烛也贵了,点灯作甚?”

 贺灵川立刻想起朱曦言方才所说。

 贺越低声道:“比起我们一路所见,石桓周围的乡民日子已经好过得多,至少有饭吃,能活命。”

 他们从黑水城走到这里,真正见识到民生多艰。贺越七八年读万卷书,都不如过去二三十天见闻,种种匪夷所思、触目惊心。

 这小小少年,也终于明白何谓“兴亡都是百姓苦”。

 此话一出,连刘帮办脸上的笑容也挂不住了。他咽了下唾沫:“王廷十天前颁令,又加税了,这是今年第二次了,所以现在什么都贵。”

 缺钱,缺粮,缺饷,就得索之于民。

 索民太狠,就又有人揭竿而起,又有第二个、第三个洪向前。

 这种话题至此就聊不下去了。

 车轮子辘辘走起来以后,贺灵川挑帘往前一看:“前面就是柯将军的马车,离我们不远。”也就五六丈距离,还隔着纷飞的雪片。

 这雪好像越下越大了。

 贺越道:“柯将军今次是来向石桓城的权贵们征饷的,朱大人是事先知道,还是临时配合?”

 贺灵川嗤了一声:“石桓城这帮贵族肥得流油,眼都不眨就能捐几万石、十几万石粮食出来意思意思。”

 贺淳华点头:“柯将军在王廷那里没要来多少粮饷,我看这是有人给他支招,让他找石桓城筹措。”

 贺越喃喃道:“逼得前线带兵的大将都要冲回都城讨饷,天下奇观。”言辞中难免有些郁忿。

 他早知国事糜烂,但亲眼见闻,心里仍然不是滋味。

 贺灵川拍拍他的脑袋:“你小子,还是太年轻。”

 贺淳华却摇头道:“讨饷只是一个由头,我想,柯将军回都城另有目的。”

 贺越脸上变色:“您、您是说他也有贰……”

 最后一个“心”字没出口,贺淳华就截口斥道:“胡说八道!”

 “我怀疑,他是赶回来给傅雎傅大人求情的。”

 “傅雎……”贺灵川发动茫然无知技能,“是哪位?”

 贺越知道:“散骑常侍傅大人,原本曾任游骑将军,我记得他在南方和西边打过几次仗,后因伤病缠身、年事已高而致事在家。子辈也在朝为官,没有大出息。”

 贺灵川:“都退休了?这老头犯了什么大事儿,要柯将军赶回来替他说情?”

 贺越也很迷惑。

 “我也是抵达石桓才听说,有人暗中告密,指证傅雎与前大司马东浩明交好,并且私下跟浯州还有财货往来。”贺淳华过去这几天跟大小官员打交道,收揽了一大堆情报和八卦。

 贺家兄弟面面相觑,后背都蹿起一股凉气。

 这种时候被指与东浩明勾结,只有死路一条。

 “王上信了?”

 “若不信,柯将军何必火急火燎赶回来?傅雎从前在沙场上跟他并肩作战,不止一次救过他的命,二人关系极好。”贺淳华看着两个儿子叹了口气,“你们可知,傅家官儿虽然不大,但家底可是异常丰厚,在整个国都可以排进前六。”

 “傅家出过名将,跟在鸢高祖身边建功立业,得过大量赏赐。他的后代虽然武力不行,做官也不出彩,但经营的本事却都很出色,搞了十几个行当,家产越做越大。傅雎当游骑将军时,官身不能经商,但把生意行当都挂在近亲名下,听说国都近三成的药铺都是他家的;都城西部整整六条街,也都是傅家的地皮。那样寸土寸金的地方,嘿!你们想想,傅家得多有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