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名在外也在内

 盖因三个儿子,老大沉迷学问,无心医术,老二惹是生非,伤人无数,救人是不行了,老三虽然也是调皮,倒也争气,考上了医学院,算是家传的医学后继有人。

 小妹李雪今年上高中二年级,也是班里的尖子生,学习优异,李母骄傲的不行。

 无怪乎李母骄傲,这年月谁家能供得起四个学生,其中两个已经是大学文化,还有一个准大学生。

 即使是最不争气的老二也是高中毕业。

 更何况今年进门的大儿媳也是大学生,两口子都是大学老师,人家见到都要夸几句李母有能耐的。

 很是把当年李学武败坏的家庭名誉挽回了不少。

 今年7月,老家来信儿,母亲病故了,李母带着一家人回家奔丧,看着老父亲孤苦伶仃,只能流眼泪。

 李顺打从结婚起就不理家事的,都推给刘茵,生养四个孩子,伺候老母亲,将家里经管的井井有条。

 李顺不晓得自己的工资花去了哪里,是否盈余,但就算不够用,妻子也未曾抱怨。

 老丈人是要接到城里的家去的。

 刘父见李顺开口,说啥也是不去的,哪里有去女婿家里养老的,让女儿太难看。

 直到见李顺态度坚决,学文、学才架着出了门,才算同意跟着女儿、女婿来了城里。

 刘父是村里的木匠,这趟搬家,李顺很是拉了一大车木匠工具回家。

 刘父内心打算,只要能挪动腿脚儿,咋地也不给女儿女婿添负担。

 这李家几口人就住在了四合院前院的厢房里了。

 李学武因伤需要转业退伍的特殊情况,且是战斗英雄,部队置信地方,应妥善安置,街道协调武装部安排李学武进工厂里工作。

 李学武抬手摸了摸脸上的伤疤,又借着昏暗的光线再次打量所处的这间屋子。

 房顶糊着发黄的旧报纸,墙壁上斑斑点点的灰迹,窗户的玻璃也是小块的,灰突突的。

 两铺炕中间是一溜柜子,柜子上摆着一个小座钟,一个镜子,几个瓶瓶罐罐,应该不是中药,李父的药材和书籍都在南面那间屋子里。

 南边那间屋子只有东边有一铺炕,西边是靠墙的几个柜子和一个书桌。

 中间的屋子靠近南屋的是一方灶台,所以学文那屋的炕是做饭时就取暖了的,北边屋子的两铺炕都是烧的门灶子。

 堂屋中间一个八仙桌,靠墙是一溜案柜,靠墙角有一台缝纫机。

 李学武实在是睡不着了,三弟学才裹着被子打呼噜。

 对于刘父李学武叫姥爷,家里都叫大姥。

 大姥觉轻,这会儿应该是醒了,咳嗽了两声,就起来穿衣服了。

 李学武看了看渐亮的窗户,终究是战胜被子的束缚,起身穿上棉衣跟着大姥一起下了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