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江雪的人脉

 “世家子弟,多是蝇营蚁聚之辈,为维持自身利益,一心因循守旧。可谓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如欲一扫国家积弊,指望这些人能为国分忧,无异于痴人说梦。故而吾等须多提拔一些勇猛精进的年轻人。最好是以出身贫寒的士子为主!”

 看着一脸决绝的王安石,麋竺心中一动,直言问道:“听介甫公的意思,您已经有了合适的人员?”

 “不错!”

 王安石没有隐瞒,当即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东海匡衡,精通诗书,素有才名,吾欲向国君引荐此人!”

 “匡稚圭乃海内名士!若得此人相助,对于变法大业颇有裨益。”

 麋竺闻言略微点头道,身为东海郡人,对于东海郡名士,麋竺知之甚深,这匡衡凿壁偷光的事迹,在东海郡一直都是一件美谈。

 王安石点了点头:“子仲所言不差!此次变法,国君在教书育人方面尤其重视。且当前乾国如欲行变法之事,各方年轻才俊的支持必不可少。

 吾欲先从此处入手,于乾国广传新学,为后续行新法做准备。而这匡稚圭昔日凿壁偷光之逸闻,可谓名传天下。正是推广新学的不二人选。况以其人之才,莫说是一县监丞,就是他日入朝为一司司长,也绰绰有余!”

 麋竺点头,匡衡是平民出身,身份低微,天然与世家团体就有隔阂。确实是一个好的人选。

 “介甫公可还有其他人可以推荐?”

 “早在一周前,我就已经给几个故友送去了书信。只是他们不少人所居之地,相距东海路途遥远,眼下各地又战祸弥漫,音信隔绝。以至当下,还没有收到任何回信。这举荐人才一事,还需要子仲相助。”

 麋竺闻言,连连摆手:“介甫公未免太看得起在下了,竺不过一介商贾,要说商人,吾倒是认识一些,可要是说那些海内名士。他们恐怕未必看得上在下。”

 “子仲也无需妄自菲薄!”王安石摇了摇头道:“现今度支司、商业司与户籍司可都需要大量有相应能力的小史。想必以麋家的情况,应该不缺会计类的人才吧。有时候就是这种小史也能在关键时候,起到大作用!”

 “那些都是麋家的仆从、家丁。将他们举荐入朝廷,恐怕在下又要被那些居心叵测的人,举报竺有不轨之心了。”

 麋竺点了点头,让他派人帮助乾国运转资金调度,他并不抵触。只是怕被人举报有窃国之举,这是死罪!

 “暗中结党营私,安插亲信才会授人以柄。如子仲举荐贤才之际,开诚布公的将其中关系都交割托付。国君那里自有明断。”

 王安石的话语,让麋竺陷入了沉思。想起这几天来,与张硕相处的情况。他最后还是点了点头:“也罢,那在下便向国君推荐几位试试。”

 “自然!”

 王安石点头。见正事谈完,两人便放松下来,开始聊起了当前乾国的朝堂格局。说到朝堂,那自然避不开如日中天的谢家。

 “昨日,从安石叔父那听闻,无奕公有让谢大家入宫之意。看来,谢氏真的要在乾国身上下重注了!”

 “是么!?”

 从王安石的口中,得知这个消息,麋竺不免有些意外。最近这段时间,乾国的几条新政,对世家们都不怎么友好。麋竺原以为谢家会继续观望一段时间。结果看这情况,是真的准备跟着乾国发展了。

 实际上原本在麋竺心中,最中意的君主,一直都是广陵郡的蜀王刘备。帮助乾国,完全是为了铲除孙儒这个毒瘤。

 如今谢家居然不仅不对张硕肆无忌惮的行为做出警告。反而还有加价的打算。让麋竺心中不免也有了一些想法。毕竟,以现在的情况来看,麋家目前在乾国的地位,还是非常不错的。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