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热潮(求推荐票)

 煌夏商会的分会,在一个遍地金矿银矿的地方开始的分会,其权力和利益究竟有多么大,可想而知。

 在座的就算不是商人,也都是有着商业头脑的人,听了刚才萧升的一番讲话,当然就明白其中牵扯了多少利益。

 一旦大明帝国在那个什么美洲获得一块土地,然后开采金矿和银矿,这就意味着一条直接“印钱”的道路。

 在大明帝国境内,金矿,银矿等矿产的开采权是完全属于朝廷的,但到了外面,可就各凭本事了,基本上权力会直接归属于商会。。

 那么,美洲分会的人,就等于直接拥有了一座金山或者银山!

 崇祯二年的九月份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这一个月之内,大明帝国忽然掀起了一阵开海远洋的思潮,一个个年轻人不再追求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而是要远渡重洋,为大明开疆拓土。

 当然,开疆拓土只是一种托词而已,实际上大家都是为了银子,嗯,还有金子。

 但不管怎么说,出海的热潮出现了。

 于是,朱由检趁机又趁机在天津成立了“大明帝国航天航海大学”,萧升也成立了“煌夏海洋商贸大学”。

 两个大学,一个是为了培养专业建设型人才,一个是为了培养管理型人才。

 之前在松江府建立的“大名皇家海军大学”则是专门为了培养海军的官兵的,和这两所学校可以区分开。

 现在大明帝国凸现出来的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人才的数量远远比不上各行各业的发展速度,以至于萧升不得不通过商会进行“半工半学”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是关于一个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必须要打好根基,目前为了发展,只能采取这种野蛮生长培养模式,但今后帝国步入正轨之后,就需要有足够专业的人来掌控。

 早一点培养是应该的,毕竟人才不嫌多,除了大明帝国本土之外,海外还有那么多的地方等待着被发掘和治理。

 其实现如今大明帝国并不是非常紧缺白银,一方面是有着扶桑的银矿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则是煌夏银行发行的纸钞已经深入人心。

 至少在北方地区,大部分的普通百姓已经习惯了使用纸钞,不过鉴于之前大明宝钞带给他们的阴影,他们也会存储一些银元作为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