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种田之棠梨叶落胭脂色_

  他拿着风筝,宋家小儿子宋福明也拿着风筝去和他比较谁的比较好看。

  两个小朋友就凑在一起谈话去了。

  

  宋家的马车算不小了,坐了曾氏、宋乐平、宋福明,还有宋篱和汪君卿五人,便也没有了多少剩余的空间,在马车里只能端端正正地坐着,想要乱动什么的是不现实的。

  

  就因为马车再坐不下更多的人,于是曾氏只带了个跟着去的宋乐平那个十二三岁叫鸣儿的小丫鬟坐在车辕上,然后就是赶马车的车夫了。

  

  马车穿过整个云州城,从城东到了城西,云州城西门修建得非常巍峨雄壮,还有守门的两队肃穆的卫兵,从城门过,宋篱还专门撩开车帘子看了,对这城门有一种说不出的庄重感觉。

  

  宋篱他们出城后,马车在外面没行多远就是官道的土路了,马车便有些颠簸,加上马车里人多,宋篱就觉得很难受,于是提出下马车慢慢走,这样才能叫做踏青,他的提议得到了孩子们的拥护,于是大家都下了马车,沿着路边往河边走去。

  

  一路上踏青的人不少,个个都精心打扮了,走在路上很是养眼。

  

  特别是宋篱这一行,几乎所有人都得往他们这里看看,男人们看到宋篱多半是不想转眼的,但看他挽着简单的妇人发型,虽然头上只用木簪,再无其他修饰,却依然明yàn • zhào 人,就如这明媚的三月天气,清新自然却又美得让人流连,只是美人虽好,却已经嫁人了,而且不仅嫁人了,他们看到曾氏,就以为这位妇人是宋篱的夫家婆婆,嫁了人的漂亮娘子和婆婆小姑子小叔子一起,不免就让观者怅然。

  

  女人们也多是要看过来的,心里如何作想的就不可知了。

  

  这一天是清明节,在这个时代,也带着上巳节的性质,未婚男女们都好好打扮了,到郊外踏青,然后多有看对眼的,找人说亲以后结亲的也是可以传为佳话的。

  虽然宋乐平已经和京城里的一个商人家里儿子定了亲事,但依然打扮得很是漂亮出门来玩,宋篱估摸着女人都是愿意要更多仰慕者的,得到别人的倾慕会很高兴,所以就先夸赞了一番宋乐平今日的打扮,说她好看,宋乐平高兴得合不拢嘴,笑得很是灿烂。

  

  他们才刚在河边的草地里找到一块非常不错的地方安顿下来,就已经有人家过来搭讪说话了。

  

第十一章 踏青

  

  在郊外找到位置安顿下来,地上铺上带来的竹制簟席,上面再垫上蒲团,就可以坐了,两只篮子里装着吃食,作为过一会儿的午餐。

  

  孩子们都要放风筝,宋篱和汪君卿拿着董武给做的那一只在草地上放起来,这时候还算早,河边放风筝的人也少,不过天上依然已经有几只风筝高高飘起来了,百足虫、蝴蝶、蜻蜓、鱼……,形状各异,色彩缤纷。

  

  这样风和日丽的日子,青青的草地,河边和煦的清风迎面扑来,在宽阔的草地上跑动,没有什么比这个来得更舒畅的了。

  

  只是宋篱和汪君卿对于放风筝没有心得,宋篱这还是第一次放风筝,汪君卿以前也是仆从给放着升空了再拿给他控制的,所以此时两人都对这玩意儿很苦手。

  

  倒是宋家姐弟经常被他们娘亲带出来玩,放风筝已经很有技巧了,一个人在草地上跑,一个人托着风筝控制,然后慢慢地风筝就飞起来,这才边跑边控制风筝线,风筝渐渐地就飞得高了。

  

  宋篱和汪君卿看着对方两人那只本应该很难放起来的百足虫飞上天空,不由得都露出艳羡的神色,宋篱赶紧对汪君卿道,“君君,你来托着风筝,我来跑,也像他们那样,应该就可以放飞起来了。”

  

  汪君卿赶紧点了头,高高兴兴地来托着风筝,先只放了很短一截线,宋篱在前面跑起来,汪君卿就将风筝放开,风筝乘着风就往天上飞,眼见着越飞越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