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制片人_

“……呃,出色的摄像师?”米格还是那么的不自信。他在开车,没办法自己写,只能口述,由温蒂代笔。

“这算什么啊?不行,不行。”执笔人温蒂直接就给否了,“要定的很高、很高,那才能被称之为目标和梦想!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拿A+的学生肯定过不了及格线。奥斯卡吧?十年内拿奥斯卡最佳摄影!啊,干脆还是最佳导演吧!BOSS拿最佳影片!”

温蒂替米格写完后,还不忘给威廉也补了一句。

“你竟然知道制片人领的是最佳影片奖,好厉害。”威廉拍了几下掌,开玩笑道。

“哪怕你是BOSS,我也是会翻脸的,我告诉你!”

在温蒂准备以下犯上,爬到后座去“弑主”的时候,米格看着握住方向盘的右手里,被温蒂硬塞进来一角的照片,正正好露出了“奥斯卡”这个单词。他有些惴惴不安,肾上腺素却又控制不住的节节攀升。因为那确实是他藏在灵魂深处,未曾对人言说的最狂妄也是最初的梦想。

谁说黄种人,就永远没办法在好莱坞立足,获得最高荣耀呢?前几年去世的李小龙,就是米格憧憬的偶像。

最后的最后,米格用左手轻轻的弹了一下照片角,piapia作响,啊,就这么决定了吧。

1980年4月,在从长滩驶回比弗利的宽阔公路上,米格、温蒂和威廉,共许了一个,改变了他们一生的承诺。

“我想,这就是我公路电影情结的由来。”温蒂面对镜头,眼睛里闪着对过去的追忆泪光,“当时的我们年轻,精力充沛,又无所畏惧。以为我们的人生,就会像那辆仿佛没有尽头的汽车,可以让大家都坐在上面,然后一直、一直的走下去。”

第36章 来地球的第三十六天:惠勒省钱有妙招。

1980年4月30日,在克服了种种波折,最终还是被定名为《两杆大烟枪》的烟枪剧组,正式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本森赫开机。

本森赫是布鲁克林区最热闹的地段之一,也是电影《教父》故事里的发生地。这里素有“小意大利”之称,因为在本森赫居住的人中,意大利裔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也大多是有色人种,离华人区和东弗莱巴许的黑人区都很近。

当然,本森赫附近也有高档住宅区,里面基本都是犹太人。

烟枪将在这里完成全部的外景拍摄,和一部分内景。工作量不算大,因为外景少。外景之所以少,是因为外景拍摄需要的经费比内景多,还有很多不好把握的突发事件,会省钱的导演,都会尽可能的选择内景。

烟枪的内景会在洛杉矶的室内摄影棚内完成,在这点上,米高梅很慷慨,以十分廉价近乎不要钱的价格,出借了最好的摄影棚给剧组。

在剧组在本森赫拍戏的这段时间,正好够专业的工作人员,在洛杉矶的摄影棚内布置几个会重复用到的主要内景。

烟枪之所以选在本森赫拍外景,理由惠勒可以给出无数个,好比这里移民大熔炉的环境,很符合烟枪想要的那种市井之气;也好比在宣传的时候,能沾《教父》的光,《教父》是70年代最著名的电影,没有之一;但说老实话,理由不过一个词,便宜。

看过美剧的人,大多都知道,布鲁克林区和皇后区,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贫民区,治安差,混混多,房租也相较于曼哈顿来说十分廉价。

哪怕惠勒拍烟枪不求钱,但能节省预算的导演才是好导演,这已经近乎成为他的一种本能了。

“所以,电影都爱在纽约拍?”温蒂问道。她之前只知道,虽然全球知名的电影工厂好莱坞就在洛杉矶,但真正把拍摄中心定在洛杉矶拍的剧组,却反而越来越少。但除了洛杉矶以外,剧组会在哪里拍,温蒂就不知道了。

这个问题不需要威廉回答,米格就能告诉温蒂:“不,为了省钱,大家一般会选择南、北卡罗来纳州的影视基地,或者洛杉矶附近的卫星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