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_

  仅余一名学习法律的,却被楼大总统一纸电令要去了京城,僧多粥少,展部长那边要人,楼少帅也得放人。

  就这样,一百名归国学子很快便被“瓜分”一空,等到李谨言回过神来,想再找找有没有适合做先生的人时,连头发丝都不剩一根了。

  李三少很无语,好在这只是第一批,明年第二批留学生就要归国,他可以等。

  一场大雪之后,1916年的元旦来临。

  关北城的大街小巷都喜气洋洋,所有的工厂全部放工一天,工厂的老板们仿照楼氏商业集团的做法,给每个工人都发了最少半块大洋的补贴,没发大洋的,也有罐头,腊肉,饼干等福利。

  已经陆续有外省人来关北采办年货,成箱的饼干罐头糖果和香肠被送上火车或是直接用马车拉走。几条商业街接从早上开门,人-流就没停工,饭庄和旅店的生意也格外的好,比起往年,今年来关北采办年货的商人居多,订货量也比往年要翻上了几番。

  李谨言难得清闲一天,坐在桌旁夹着松子,听着广播里的评书和相声,刚想感叹一句这样的日子真好,就把一颗松子夹碎了,这已经是第六颗了。

  李三少还想再试,一盘拨好的松子仁和栗子已经送到了他的面前。

  “言少,还是我们来吧。”

  一旁围坐在炭火炉旁剥栗丫头实在看不过李谨言糟蹋东西,几乎是把李谨言手里的钳子给“抢”了过去,一下一个,饱满的松子仁就摆在了碟子里,三个丫头一起动手,一会就堆满了一碟子。

  李谨言看看又被送到眼前的碟子,抓起一把,扔在嘴里就嚼。

  恩,很香!

  不会夹松子又算得了什么……

  楼逍进来时,看到的就是李谨言一把一把吃松子的样子,丫头们见着楼少帅,便不如之前那么随意了。虽说楼少帅并不像外头传言的那么吓人,可丫头们还是忍不住有点怕他。

  等到丫头们下去,李谨言继续一颗一颗吃松子,他算是和松子杠上了,不吃完不罢休。

  结果刚捻起一颗,就被握住了手腕,楼少帅握着他的手,将松子送进了自己嘴里。

  “少帅,盘子里还有。”

  “恩。”

  答应了,可还是继续截胡。

  李谨言无奈了,下一刻,嘴里就被喂了一颗,“少帅?”

  楼少帅没说话,继续喂,李三少继续吃,直到碟子见底。

  带着枪茧的手指擦过李谨言的唇角,楼少帅终于开口了,“二十了。”

  愣了一下,李谨言才反应过来,楼少帅是在说他的年纪。

  修长的手指擦过李谨言的脸侧,捏了一下他的耳垂,“二十加冠,我为你取字,可好?”

  取字?

  李谨言眨眨眼,楼少帅怎么突然提起这事?按理来说,取字也该是长辈取吧?不过看看楼少帅的表情,李三少还是选择把话咽回肚子里,没说。

  难得楼少帅有这个兴致,取字,那就取吧。

☆、第一百八十六章

  民国七年,公历1916年1月10日

  李谨言坐在房间里,眼睛看着铺在桌上的账本,心思却早已飘远了。

  元旦那天,楼少帅说要给他取字,隔日,楼夫人又从京城发来电报,说外祖得知他今年加冠,也要为他取字。据说楼大总统也提了两句,碍于他之前在楼少帅和楼二少名字上的“突出”表现,当即被楼夫人否决。

  楼夫人还告诉李谨言,白宝琦和展长青都曾有这个意思,不过在得知白老爷子亲自“出山”之后,全都十分有自知之明的靠边站了。

  等李谨言将这件事告知楼少帅后,楼少帅的脸色未变,却在当天就给京城的楼夫人发去一封电报,不过姜是老的辣,李三少的“冠字权”,恐怕还是要归属白老爷子。

  不过楼少帅的字是白老取的,如今白老爷子开金口,为李谨言取字,足以对外表明楼家和白家长辈对李谨言的态度,对他只有好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