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_

  “还跟着!”

  三字出口,全体僵硬,头皮发麻。

  跑出几百米,依旧紧咬不放,到底要跟到什么时候?

  不杀干净不算完?

  想到可怕的后果,潜力当场催发。

  鞭子舞出光影,无不拼了老命,倍道疾行。

  不快不成,落到后边,十成会被挑飞。

  鞑靼一心逃命,马驰如飞。

  顾卿拉住缰绳,放慢马速,甩手将长枪扎在地上,张开长弓。

  弓弦拉满,仿如圆月。

  嗖!嗖!嗖!

  破风声起,三支长箭接连飞出。

  跑在最后的鞑靼,背部被箭矢贯穿,先后落马。趴在雪地,箭尾颤动,身下渐被鲜血染红。

  伯府护卫陆续赶到,效仿顾卿,纷纷拉开长弓。不是例无虚发,三箭也能留下一名残敌。

  鞑靼骑兵一个接一个落马,惨叫声不绝于耳。余下再不敢回头,只能批命挥鞭,打马飞奔。

  这一刻,他们就是被狼群追逐的羚羊,除了逃命,没有第二个选择。

  甩不开追兵,至少要跑过同袍。

  领先半个马头,都能救自己一命。

  追出数里,留下十余具尸体,鞑靼骑兵终于跑出镇虏营地界。

  墙子岭为鞑靼占据,内有三百骑兵,仅凭几十人,根本无法撼动。

  要夺回峪口,还需从长计议。

  不过,随残兵逃回,千余骑兵大败的消息,必将传遍北疆,流入草原。

  届时,这些鞑靼将面临两个选择,占地堡不走,等边军上门,再经一场血战;亦或见好就收,带着抢劫所得退回草原,保存实力,以图他日。

  以顾伯爷的想法,更希望他们选择第一种。

  “同知,还追不追?”

  望着远去的烟尘,众人面露不甘。

  到嘴的兔子,就这么跑了?

  “不追。”顾卿摇头,背起长弓,收回长枪,“回去!”

  “可……”

  “逃走不过两百,城下至少五百。”

  言简意赅,不多费一个字。

  赵校尉眼珠子转转,立刻明白,当即打两声呼哨,召回寻箭矢顺便补刀的同袍,调转方向,驰回城下。

  援军多数是京卫,杀敌数目,未必超过边军和两府护卫。但事后论功,不看刀口箭矢,只论首级。

  战时同心协力,战后分功,关系到升官封赏,可不会有人发扬风格,顾及同袍情谊。

  此时不抢,还待何时?

  “快!”

  五十余匹快马,飞驰在茫茫雪原。

  中途,遇到另一股逃窜的鞑靼,半点不客气,抄家伙就上。

  鞑靼心急逃命,正策马狂奔。哪会料到,迎面遇上一股明军。持刀对战时,追兵赶至,前后合击,一个都没能跑出去。

  清点人数,算上先时斩获,众人都面露喜色。

  锦衣卫待遇不错,伯府伙食也好,但能多得金银封赏,没人会傻得往外推。

  退一万步,眼前是实打实的战功,同锦衣卫立功又不一样。

  抓官抓贪,纵然是好事,也会被言官说嘴。隔三差五还会有人跳出来,试图翻案。

  杀退来敌,俘虏鞑靼,则是世人共举,无可争辩的功劳。

  无论御史还是给事中,哪个敢叽叽歪歪,张口挑事,百姓的口水都能把他淹死。

  至于史书,和他们有半两银子的关系?

  身为锦衣卫,鹰犬的大戳盖上,盖棺定论。史书之上,和“好”字绝不沾边。

  纵有“意外”,如伯爷神勇无敌,才有资格留下名号。他们这些小卒子,多会一笔带过,留个某甲某乙,都是祖坟冒青烟。

  归根结底,还是眼前利益更为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