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_

  奏疏闻于朝,天子震怒。

  消息传入后宫,仁寿宫和清宁宫同时震动。

  这份弹劾,貌似针对吴中一人,事实却将各地的选婚太监得罪个遍。举送美人的府州县衙上下,有一个算一个,凡涉及此事,都无法独善其身。

  太监选婚,户籍名单均要自衙门索取。

  前者索取贿赂,在名单中动手脚,瞒报或多报人数,后者会不知道?

  说不知道,可信度实在不高。说知道,一个欺君的帽子压下来,前途无望,人生都要画上休止符。

  再者,美人举送入京,经连番筛选,由两宫亲自过目,择十二人进宫。其中,有六人出身北直隶,两人更在后位争夺之列。

  弹劾北直隶选婚太监贪赃枉法,弄虚作假,这些进宫的美人怎么办?

  狠心下查,哪怕只牵涉一星半点,后宫之内都不会平静。

  张太后与太皇太后吴太妃不和,宫内早都知晓。

  四名皇后人选,无一人是太后掌眼。朝堂上出了这件事,不属实便罢,一旦查证属实,难言宫中会起多大的风浪。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太皇太后震怒,吴太妃也是心惊。

  有品级份位的美人,尚且有几分保障。候选中宫的四人,尤其出身北直隶的沈寒梅同吴芳,面上镇定,心中对弹劾的吴中的御史已是恼恨至极。

  何谓弄虚作假?

  何谓欺上瞒下?

  什么叫择老成之人再选?

  眼见凤位在前,美梦将要成真,不料横生祸端,牵扯进流言之中。哪怕查明身家清白,也不为两宫所喜,后位再无期望。

  “若要我晓得……”

  沈寒梅用力扯着锦帕,口中喃喃自语,眼中闪过恨意,再不复往日娴雅。

  吴芳伏在榻上,哭得梨花带雨,仿佛天榻一般。

  “别哭了!哭就能没事了?”沈寒梅站起身,道,“事情已经这样,哭再多也没用。”

  吴芳擦擦眼泪,坐起身。

  “这事出来,你我还能有什么指望。”

  “清者自清,太皇太后和天子必能明察秋毫。”沈寒梅道,“水落石出之前,自乱阵脚才是废了前程。”

  “可……”

  吴芳皱眉,心中满是不甘。

  沈寒梅看在眼里,没有再劝。

  只差最后半步,她又如何甘心?!

  一封弹劾奏疏,竟掀起这么大的fēng • bō ,怕是上疏的刘御史也没能料到。

  正如杨瓒之前所想,耿直过头,不计较后果,好心也会办坏事。

  fēng • bō 中,数名锦衣卫护卫两辆马车,停在玄武门前。

  接到锦衣卫递出的腰牌,城门卫当即让开道路。

  连日赶路,杨瓒疲累至极。见到皇城大门,终于长出一口气。殊不知,皇城内正有一堆麻烦事等着,这口气,委实松得太早。

  

  第七十四章 惊讶

  

  归乡省亲之前,杨瓒未曾置办宅院。此番匆忙回京,又没有杨氏族人相伴,只得继续借助长安伯府。

  马车穿过城门,哒哒的马蹄声渐被人声掩盖。

  越向前行,熙攘声越大,愈发显得嘈杂。

  杨瓒推开车窗,发现街两旁摆开众多摊位,各色人等忙碌其间。有粗布短袄的小贩,也有穿绢布袍、戴无顶帽的商人,还有老少匠人,都忙着撑起木杆,拉开长绳,铺开木板。

  摊位前摆着大小不等的木箱,少数摊开,多数紧闭。木箱旁边,各有细木锦缎,粗细不一的蜡烛。

  “这是什么缘故?”

  杨瓒看得好奇,不免开口询问。

  按照农历,现下是正月初七,不该安居家中,同亲人团聚?这番忙碌景象,实在令人费解。

  “再过几日便是上元节。”

  听到杨瓒疑问,顾卿拉住缰绳,减缓行速,靠近车窗,道:“每逢上元佳节,京城都要开灯市。这里靠近外城门,再向里走,更加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