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_

  杨瓒侃侃而言,朱厚照聚精会神,中途联系日前所学兵法,颇有所得。

  殿外,雨势仍大。

  廊下的禁卫铠甲俱湿,仍是纹丝不动,彷如雕塑一般。

  几名中官站在门旁,隐约能听到殿内传出的话声,多是半懂不懂,不知其意。唯有韦敏听得认真,袖着双手,偶尔蹙眉,偶尔舒展,半晌之后竟有些出神。

  忽然,有红裙女官冒雨行来,在殿前稍停,被小黄门引到韦敏跟前。

  “韦公公,陈公公那边传话,说是仁寿宫进了三辆小车。太皇太后有话,陛下讲习结束,别忙着回乾清宫,先去仁寿宫。”

  “有小车进了仁寿宫?”

  韦敏眼珠子转转,立即会意。

  “陛下正同杨侍读讲习,不好打扰。两位且先回去,等讲习结束,咱家立即禀报。”

  “也好。”

  有外臣在,女官不好多留,福礼之后又急匆匆离开。

  仁寿宫中,王太皇太后高居正位,张太后托病不在,吴太妃坐在下首。

  十名少女分作两列,跪在殿中,皆是同样打扮。

  桃红裙,淡绿的窄袖褙子,梳着三小髻,发鬓攒着两到三枚珠头钗,耳挂银珰,映着灯光,更显得蛾眉皓齿,冰肌雪肤。

  自天子除服,仁寿宫和清宁宫就开始忙碌。

  各府举送的美人陆续抵京,先由中官女官鉴审体肤。过初选者,再由画师绘成小像,录明籍贯,呈送宫中。

  最先是北直隶,其次是金陵,再次是两淮江浙,最后是西南等地。

  画像呈上之后,两宫几乎挑花眼,最后才选出百人,暂且安置在东安门外。每隔两日,召十人入宫,由两宫亲选。

  画像再好,终有出入。无论王太皇太后还是吴太妃,都要亲眼看过才放心。若是中途出了岔子,出现汉晋时的事,不免贻笑大方,更对不起大行皇帝的嘱托。

  “你瞧着怎么样?”

  “都是水灵灵的柔枝嫩叶,瞧着就喜欢。”

  今日宣召十人,均得两宫看好。

  张太后也选了几个,却是不合太皇太后之意。脾气上来,又不敢顶撞,干脆托病不出,连未来儿媳的面也不见。

  吴太妃想劝,却不知该从何劝起,便也丢开不管。张太后不能自己想通,说破嘴皮子也没用。

  少女们跪在地上,久久不见叫起,心中皆是忐忑。

  有耐不住性子的,小心抬头,当即被殿中女官和中官记下。稳稳静静,始终不见改色的,同样被记下。

  前者多会被落名,后者可进入终选。只要表现好,不登凤位,也可在天子后宫中有一席之地。

  夏氏女跪在第三排,一头乌黑的发,柔滑似上好绸缎,年龄尚小,亦是楚腰蛴领,桃花娇娆。

  吴太妃微侧身,向王太皇太后示意。

  “娘娘觉得如何?”

  王太皇太后仔细看了两眼,不禁皱眉道:“样子是好,只是还没及笄,小了些,怕是劝不住天子。”

  翻过年,天子才虚岁十六,再选个更小的皇后,性子不定,万一长歪了,成个倚姣作媚的,宫里怕不得清净。

  “小不要紧。”吴太妃道,“娘娘正可多看顾些。”

  王太皇太后同样侧身,低声道:“你可真看好了?”

  “样子好,性子也沉稳,眉眼有几分英气。”吴太妃道,“我看着不错。”

  “恩。”王太皇太后斟酌片刻,道,“先把人记着,等都看过再细选。”

  “也好。”

  两人商量间,又有两个少女禁不住抬头,结果自然是被女官记下。还有一个少女顶不住压力,当殿昏倒,被女官扶出去,自是断了进宫之路。

  又过小半刻,余下的九名少女被叫起。

  按照先时女官的教导,一一出列,道出籍贯何处,编入何户,年方几何,便退后不再多言。

  王太皇太后和吴太妃端坐在上,没有多问。

  待最后一个少女话落,吴太妃唤中官宫人捧来宫绸,每人赏一枚金钗,一盒香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