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_

  见顾卿现身,番僧中一人眉眼稍抬,暗黄的眼底闪过狠意,嘴角现出一抹讥讽。

  “方外之人,不涉尘事。”

  “天理昭昭,报应不爽,虎狼之类终下地狱!”

  两句话出口,犹如泼下沸水,人群顿时哗然。

  因圣祖高皇帝之故,僧道在大明的地位向来超然。新帝登基不过几日,锦衣卫竟开始抓捕僧道?

  “千户,事有不好!”

  百户低声出言,顾卿握住刀柄,手指收紧。

  看来,这些僧道的目的不是救人,更不是说理,而是欲将事情闹大!

  朱厚照将事情交给杨瓒,为的就是“暗查”,尽量隐瞒先帝服用丹药的消息。经僧道这么一闹,此事必定瞒不住。

  这些僧道是受谁指使,如此有恃无恐,真以为锦衣卫不敢拿人?

  漆黑眼底闪过冷光,无形戾气似能伤人。

  百户不由得倒退两步,搓搓胳膊,看向犹不知死活的闹事之人,竟生出几许同情。

  惹怒了这位,合该先备好棺材。

  杨瓒到时,人群已里三层外三层,将诏狱围得水泄不通。

  透过喧闹的人声,诵经声仍清晰可闻。

  “杨侍读,且这边走。”

  看到人群,校尉也是皱眉。穿不过正门,干脆引杨瓒走向开在围墙边的暗门。

  “稍等。”

  杨瓒摇摇头,没有急着进诏狱,而是站到人群外,选定一块方石,抬步站上去,居高俯视诏狱门前的情形,眸光微闪,若有所思。

  片刻,示意校尉凑近些,低声道:“你且去顾千户那里,这般……”

  校尉先是不解,旋即恍然大悟,眼睛越来越亮。

  难怪听人说,读书人心有七窍,果然不虚!

  见校尉穿过人群,杨瓒迈下方石,快步走向校尉所指的暗门。不等他摸到墙面,人群中忽然传来几声高喝,诵经声乍然停止。

  随即,锦衣卫悍然冲出狱门,当着众人的面,将供词中的几名番僧和道人拖入诏狱。

  余下僧道非但没有阻止,反而站起身,恨不能当即同这几人划清界线,百姓也是众口唾骂,先前有多尊敬,现在便有多痛恨。

  “鞑靼奸细!”

  鞑靼连年犯境,宣府大同的快马每隔几日便入京飞报,正是同仇敌忾之时。

  “奸细”二字出口,锦衣卫抓人立刻名正言顺。

  即便是口说无凭,漏洞百出,群情激奋之下,有心人也休想再轻易挑拨是非。

  只不过……

  杨瓒看向诏狱前的顾卿,心中又升起额外的焦虑。

  这事恐怕比他之前想的更为棘手,背后之人,也远比预料中的更为狡诈。

  

  第四十九章 严惩

  

  “鞑靼奸细”被锦衣卫捉拿,余下僧道无心念经,更不愿沾上干系,均起身匆匆离去。

  见状,围在诏狱大门前的百姓神情各异,多交头接耳,对僧道指指点点。

  可以想见,今日之后,京城必将流言风起。是好是坏,一时也难以判断。

  杨瓒敲开暗门,由一名校尉引路,穿过两堂,直往后堂刑房。与前次相比,四周景色并无多大变化,心情却已大不相同。

  迈过厅前石槛,门轴吱嘎轻响。

  室内窗栏紧闭,不见烛光,视线陡然变得幽暗。

  “杨侍读小心脚下。”

  校尉出声提醒,引杨瓒穿过大厅,走向左侧一间暗门。

  又是几声闷响,暗门开启,火光乍现。

  杨瓒下意识举袖,眯起双眼,足有五秒,方才适应突来的光亮。

  “杨侍读稍待,卑职前往通报。”

  校尉话落,留杨瓒独在廊下,闪身离开。

  诏狱之内,厅堂厢房皆经过改建,暗门密道遍布,通往囚牢的回廊更是如此。无人引路,胆敢擅自闯入,十成十会迷路。

  杨瓒知晓厉害,自不敢轻闯。

  少顷,校尉折返,态度愈发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