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妻难当_

关于这三十二条政策的争论足足持续了一个月,每一条都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提出实施过程中的难点。

一个月后,已经有二十条政策通过,并且逐步开始执行,一张张皇榜贴出去以后,百姓们也沸腾了。

皇榜上说,未来三年内,农户种植粮食的粮种由朝廷统一贩售,他们只需要按照价格购买即可,每逢春耕秋收时节,政府会免费租借工具,这些工具由里长统一管理分配。

皇榜上说,未来三年内的税粮扣减一成,而每亩产量超过一定标准的农户,朝廷会以双倍价格购其粮食作为粮种,若是民间有农户能改善粮种,朝廷将许以一定的奖励。

皇榜上说,从明年起,各郡县将开设公学,但凡十岁以下五岁以上的孩童皆可报名入学,每年只需缴纳五十斤粮食作为学费。

皇榜上说,朝廷将从民间征选教学先生,各群郡县本地户籍优先,只需要通过朝廷安排的统一测试,就可以在各公学任职。

教学先生享受国家发放俸禄,与亭长同品级,每年参与考核,连续三年评优者可酌情升任地方官职,连续三年评差者,剥夺其教学资格。

皇榜上说,各地的医者从即日起应到官府登记备案,统归太医署管理,每年九月,邺城将举办杏林大会,旨在交流医术,解决疑难杂症,由太子妃主持。

皇榜上说,朝廷鼓励商贸,即日起,取消商人不可穿着华服、出入不可乘轿的规定,若商户一年纳税超过百金者,可返还一成税收,若商户一年纳税超过五百金者,可返还两成税收,超过一千金者,可返还三成税收,若达万金者,可参与皇商竞选。

若为皇商,其后代子孙可经由推荐与考核入朝为官。

……

一张张皇榜贴出去,全国都沸腾了,百姓们发现,无论他们是什么身份,他们都是受益者,这一条条,一项项,光是听着就让人激动。

“听说是太子殿下提出来的呢,为此朝廷上都吵翻天了,光是给那些教学先生发俸禄,就不知要多少银钱了。”

“我听说是太子妃先提出来看,太子殿下觉得甚好,才召集了官员和贤者讨论,最终形成了那治国三十二策。”

“真好啊,以后我家那小子也可以上学了,说不定将来还能当大官呢!”

“做梦吧,虽然可以上学识字,可公学只负责免费教三年,三年后是走是留一要看成绩,二也要教足够的束才行。”

“只要孩子成绩优异,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让他继续读下去。”

“这倒是,若真能出个大才子,将来也可以教人子弟,那才是真正光宗耀祖的喜事啊。”

“看这形势,说不定将来平民也可以当选为官呢。”

“难啊,那些贵族怎么可能同意?听说为了给先生们争取官职,太子殿下与那些贵族老爷们争的面红耳赤呢。”

“嘿,等殿下登基,这天下还不是他说了算?以殿下的胸襟和胆略,一定会为老百姓争取更多的好事的。”

“嘘,这话可别乱说,万一传入大王耳中,岂不是让殿下难做?”

“是是……这种话本我听的多了,自然晓得其中的利害关系。”

随着治国三十二策传入民间,太子昭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只是这一次,大家并没有光明正大地称赞太子殿下有多好多好,而是私底下议论几句就罢了。

唐越派人去民间宣扬南晋王的仁义,使得明面上尽是称赞南晋王的话语,甚至有不同版本的话本流传出来,将南晋王夸成了尧舜禹汤,是超越任何一代先王的明主!

消息传入宫中,南晋王异常开心,从他登基到现在也十几年了,可由于连年征战,不得不加重税赋,征调民兵,再大的功绩也被民怨覆盖了。

这是他第一次享受到百姓们的爱戴,那种飘飘然的感觉真是一个爽字了得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