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养家之路_

  “留到明年吃”这就是一句好口彩了,预示着明年也会丰盛有余天天能吃上好的!

  妈,我会好好过日子的,不亏着自己,也不伤害别人,你就放心吧。沈真在心里说。

  吃晚饭,洗了澡,换上新衣,拴着的大门就可以打开了。小孩子们这时候就可以跑出去炫耀新衣服了。沈真和沈灵肯定不做这种幼稚的事情。张倩倒是扭捏了一会儿,然后跑去大姑家找表姐玩了。

  “你记得准时回家看电视!”张明冲着张倩的背影喊了一句。

  这时候的春晚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几乎每家每户都会看。沈真觉得早年的春晚虽然舞台效果差了点,但内容却比日后的好看。虽然有些节目他上一世看过集锦了,再看时还是津津有味。

  张明是家里的顶梁柱,晚上需要守岁。沈真想陪着张明熬个通宵,不过在他扛不住要打哈欠的时候,张明还是赶他睡觉去了:“再过十年肯定就让你守了,那时叔都老了。现在嘛,还是叔守着吧。”

  沈真和沈灵一起回了房间。两人脱了衣服躺在床上,沈灵侧过身想要去关灯。沈真赶紧把他拦住了:“今晚的灯要亮通宵的,为了图个吉利。你要是亮着灯睡不着,咱们就用被子捂着头睡吧。”

  “能睡着……就这么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呢!”沈灵连打了两个哈欠。

  大年初一是不能睡懒觉的,家家户户都是四五点钟就要开门放鞭炮的,放完鞭炮后则全家人凑在一起吃面条,喻意长长久久。沈真起床时全凭自己的意志力,心理上虽然醒了,身体还挣扎在梦乡。

  两人先去老太太的屋子给老太太拜了年,老太太笑眯眯地给他们一人一个红包。

  在堂屋见着张明后,张明又给了他们一个红包。

  老太太的红包不大,一人十块钱。这也不是她小气,其实她给张倩的红包也是这个数。这年头还有人给红包只给一块、两块的呢!再说,沈真和沈灵也不图这个钱,他们要的是这个喜庆的意思!

  张明一人给了一百。这是非常大方的了。

  按照小窝村这边的习俗,大年初一需要给祖宗们上坟,因此不能用来走亲戚。其实这习俗和汾水镇上的习俗一样。不过,对于不是这地方长大的人来说,大年初一去上坟这种行为就显得很奇怪了。

  吃过面条,张明用塑料袋兜着鞭炮和香烛带着张倩去给祖先上坟了。

  张奶奶找出一个烧纸用的铁盆,递给沈真,说:“你也去路口给你妈烧一点。”

  沈淑来葬在了汾水镇,沈真没法立刻赶回去给她上坟。但老人们都有说法,说是岔路能通阴阳,只要找个岔路口,心里念着亡者的名字烧了纸,就算没有亲临亡者的坟墓,他们也能顺利收到纸钱。

  沈真谢过了张奶奶的好意,拎着铁盆和纸钱,打算去村头烧纸。

  沈灵把外衣的兜帽扣上,将手插在了兜里,说:“哥,我和你一起去。”

  其实沈灵和沈淑来一点关系都没有。大家虽然同村,但因着沈淑来常年在外打工,沈真怀疑沈灵都没见过她几面。因此,见沈灵要和他一起去祭拜沈淑来,沈真心里觉得微微有些诧异,以及感动。

  “我都已经上你家族谱了,给你妈烧点纸也是应该的。”沈灵认真地说。

  沈真瞪大了眼睛。

  沈灵这才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赶紧解释说:“我是指户口本。我们在同个户口本上!”

  ☆、27|第二十七章

  大年初二回娘家。

  大姑一大清早就带着大姑父以及他们的两个孩子到了老屋。大姑父穿得有点时髦,虽然这种时髦在沈真看来非常土。表姐和表哥都是性格外向的人,进了门就哄老太太说话,嘴巴别提有多甜了。

  大姑看上去不显山不漏水,但其实家里经济条件还算不错。她和大姑父两人并没有像大多数年轻人那样出去打工,而是选择了靠山吃山。春天挖草药,夏天捕小型的猎物,秋天收庄稼,冬天进山烧炭,每年都能攒下不少的钱来。不过,这种生活其实非常辛苦,真算起来其实比打工还要更累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