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缚东宫_

  科举的时政卷子并不复杂,一份考卷总共就五大题,前四题分别要求学生就当前的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民生四个方面的大事进行论述和评价,还有一题是附加题,主题不限,任考生发挥,想写什么都行,你可以把你思考出的最得意的观点提出,当然你也可以什么都不写,这并不影响你的分数。玄澈试图通过这种附加题的形式从考生中挖掘出思想独特的人才,毕竟每个人的长处都不同,前面四道限制了主题的论述题未必能让考生的才华完全展现。

  不论是四道大题还是附加题,答题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求考生将观点在题目和第一段中写明,玄澈每次阅卷只看开头两句就知道这人的观点如何,如果没有在这几十字内看到眼前一亮的观点,一般接下去的几百字他都不会再看。要知道每次考试呈上来的几千份时政卷子他都要看过去,若是一个个字细看,光阅卷就足以让玄澈死上一回。

  听玄澈如此问,桓错多看了一眼玄澈,顿了顿,才说:“这个,我觉得不是很难。前四题主要对时政各方面进行评述,我看了那些公布出来的登科卷子,我觉得在这几题的答案是具有很强的取向性的,简单地说,和陛下的观点吻合即可不错的成绩。纵观圣上这些年来的改革作为,还是很好把握他的想法的。”

  “哦?”玄澈了不由得轻笑,“你这话说得可是很满呢,要知道圣上时有非常之举,满朝文武对于圣上的想法都觉得很头疼,你却说很好把握?”

  玄澈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还是有很清醒的认识的,每次看到大臣们错愕的神情他都觉得自己似乎在做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不过这样的话由他自己说出来,周围知情的人听了都禁不住想笑。

  桓错也有几分不好意思,但还是说:“这个……我是觉得挺好把握的,因为我觉得圣上的作为目标都很明确……”

  “那你说说。”

  桓错清清嗓子,道:“圣上这几年的作为说起来也不复杂:在农业上,轻徭薄赋,甚至无徭无赋,我甚至怀疑日后圣上是否会直接拨款补贴;在经济上,四民平等,鼓励工商,开放商业,促进工业,开放边境,积极对外通商;在军事上,就是积极出击,将战争作为一种政治的工具;在民生上,开放言论,普及教育,还有理性生育什么的。我出生商贾人家,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些改革都会让我们这些人获利,我自然是鼎立支持。在这几道题上的作答,就算我的回答不算精彩,但也绝对符合陛下的期望,不说高中状元,但搞一个进士估计没问题。”

  桓错的回答里使用了很多这些年来由玄澈提出的新名词,他所说的虽然都是玄澈改革的中心思想,但是这种指导性的总结论调玄澈并未完整、明确提出过,甚至连玄澈自己也没有很系统的阐述过,只是他心中有一套观念,应用在改革中的时候就能成为一种暗藏的指导思想。桓错现在能用几话概括出来,可见此人对时政确实有一番见解。

  玄澈听了颔首,却问:“但只是这样还不够。每年的进士都不少,但除非你极为出彩,否则也很难一步登天,还是要从七品芝麻官做起,恐怕你也是不愿吧?”

  桓错微微一笑,道:“那接下去就要看附加题了。说实话,就我看来,那些登科的卷子里,附加题能答得好的几乎没有,个别几个有想法的,不都做了一甲?”

  “那你的附加题想答什么?”玄澈好奇道。

  桓错颇有几分骄傲地说:“教!”

  玄澈一愣,竟没听懂:“什么?”

  “就是道教、佛教这些‘教’。”

  这个答案另玄澈大感意外,他意识到桓错说的是“宗教”,这时候并没有“宗教”一词,或者说,这时候的“宗教”一词并不是后世和英文里“Religion”对应的那个词,这时候的“宗教”一词出自佛家:自证为宗、化他名教。是一个佛教术语。所以桓错并不说“宗教”,而是说“教”,这让玄澈一时没反应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