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看斜阳(番外)_

如今细细想来,他对北蓟恨意犹在,但对宁觉非却实在恨不起来。

临淄朝中纷争不休,他已不耐再等,决定北上迎敌,与澹台牧痛痛快快地打一场,能报仇固然好,即使杀不了他,也算死得其所,不负荆家世代忠义之名。

一路上,他收拾着溃逃的残兵,再加上自己原就带着的十万人,总共有了将近十四万人。每日所需军粮,他尽量就地筹集,却是殊为不易,因而前进速度十分缓慢。夜晚露宿原野,荆无双坐在草地上,仰望星空,每每兴起英雄末路的悲凉。

正当他即将接敌的时候,南楚兵部派出的信使终于找到了他,命令他立刻赶至燕北以南三百里处的鲁阳城,等着与游玄之亲率的十万大军会合,与澹台牧决战。

接到此令,他当即振奋起来,立刻率领部队折而往南,急奔鲁阳。

澹台牧拿下燕北七郡后,南楚藩篱尽失,但他却并未急于南下,反而一直屯兵燕北,似乎是在休整,又似是在等待着什么。

与此同时,在西线作战的宁觉非却正以每天百里的速度向前急速推进,直到横亘中土的大河泯江边,这才停顿下来,并派人去燕北,与东路军联络。

南楚朝中对他这一路军队比对澹台牧亲率的大军还要忌惮,一时无人胆敢请缨统兵。淳于干一怒之下,竟要御驾亲征。这时,他最信任的禁军统领孙庭挺身而出,愿率军出征迎敌。

淳于干立时大喜。

这孙庭出身豪门,家财万贯,却年轻有为,不但武功上佳,还是科举出身,进士及第后,颇有一番作为,因出手大方,为人谦和,在朝中人缘也好,于是升迁极速,不到五年便从地方官升到朝廷中枢,曾在各部当差,屡获好评,后到临淄卫戍营做副统领,表现上佳,连破几桩大案,朝野为之震动,遂引起了淳于干的注意,着意招揽。孙庭略加考虑,便投入了他这一系,为他明里暗里做了很多重要的事情,接连除掉了几个劲敌,甚得他的信任,不但让他参与自己所有的机密大事,还把维护京畿治安的三十万禁军交于他统领。

此刻,看着这个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的青年军官,他感慨万千:“孙爱卿不愧为朕之肱股,国之栋梁,待卿凯旋而归,朕必至城外迎接。”

孙庭朗声道:“微臣既受国恩,自当倾力以报,请皇上宽心,微臣定将全力拼杀,誓将北寇诛灭。”

淳于干听了,满意地点头。

其它朝臣也都松了口气,也纷纷出言颂扬。

淳于干不耐烦再听这些陈词滥调,说道:“传旨,封孙庭为讨虏将军,率十五万步军,三万水军,即日启程,迎战西路敌军。”

孙庭当即跪下,躬身行礼:“遵旨。”

翌日,孙庭便率军出征。

此时,从各地赶来的兵马已被游玄之率领北上,其它正在途中的军队尚未到达,淳于干等不及,让他从自己统领的禁军中带了十五万人立即出发,水军已在泯江码头上了战船,将溯江而上,与步军协同作战。

孙庭率军刚刚离开临淄,大檀琛便派人飞骑报讯,告知了宁觉非。

宁觉非这时已有南楚地图,并且早向当地人了解了周围的地形地貌。他不欲与敌水军遭遇,北方骑兵不懂水战,他必得扬长避短,于是拔营稍退,远离泯江,随即向东迎了上去。

三天后,两支大军便在岳西平原上相遇。

孙庭显然治军严谨,这十五万南楚步军一看到对方黑压压的骑兵,却并未胆怯,而是自动列成方阵,井然有序地站住了。

宁觉非勒住马,仔细地观察着。跟在他身后的只有十万人,其它的鹰军和雁骑都已分路包抄而去。

两支大军一东一西,沉默地对峙着。队伍中都是旌旗招展,军容严整。

孙庭骑着一匹雪青马,银盔银甲,手提重剑,显得英气勃勃。

宁觉非仍是一身黑衣,骑在火红的战马上,鹰刀并未出鞘,似是从容不迫。

两个人的脸上都挂着胸有成竹的微笑,却并未下令进攻。

孙庭对他一拱手,朗声道:“宁将军,久仰了。”

宁觉非也抱拳还礼,笑着说:“孙将军,不敢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