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之王_

  第二首曲子是莫扎特的《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然后是德彪西的《意象》、施特劳斯的《安娜波尔卡》……

  数十首曲子,都被这本乐谱的主人用整齐专注地整理清楚,甚至在每一页上都可以发现各种注解,有的时候一个小节竟然能出现几个注意要点。而这些注意要点……

  全是戚暮演奏时候的注意点。

  是的,倘若有人真的按照这本曲谱演奏小提琴曲,或许他的音色、琴声、技巧、感情和掌控力无法做到戚暮的水平,但是倘若他能做到,那么他就可以演奏出和戚暮一模一样的声音。

  将这本曲谱从头看完以后,戚暮抬起头,望着眼前圆眼睛的少女。

  过去的这几年里,戚暮见过很多自己的乐迷。他们有的赶着飞机,随着他和维爱满世界的巡演;有的也会冒着酷暑严寒,在风吹日晒中只为告诉他一句“我很喜欢你,小七”。

  而如今,他又见到了这样一位让人感动的小乐迷。为了写成这本专属于戚暮的曲谱,恐怕这个孩子得将戚暮演奏的每一首曲子都听上数十遍,这还是音感比较好的情况了,差一点的话,或许还要听上数百遍,才能将每一个轻重、快慢都听得分毫不差。

  戚暮深深地明白,正是有这些可爱的乐迷,他才会努力坚持到现在。

  “我很高兴……今天能看到这本曲谱。”青年俊秀昳丽的面容上露出一抹温雅的笑容,戚暮轻轻颔首,说道:“能够让谭老满意,罗纱,你的小提琴水平肯定很不错。你可以喜欢某位音乐家的琴声,去向他学习,但我也希望你能从他的琴声里找出你自己的风格,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罗纱。”

  温和亲切的话语让罗纱用力地点头,她还没来得及说上一句“能不能请你帮我签个名”,便见眼前的青年小提琴家忽然扬唇笑开,宛若明媚春光,戚暮道:“能给我一支笔吗?”

  愣了半晌,罗纱赶紧地将自己手中的签字笔递了上去。

  没有等她开口,只见戚暮手执着签字笔,直截了当地在那褐色的封面上开始写起字来。青年修长白皙的手指衬在深褐色的牛皮纸上,漂亮夺目,此刻他正专注地写着字,不过几秒,两个断金割玉般的大字便出现在了封面的最上方——

  戚暮。

  但是就此,戚暮并没有停下,而是直接转了一行,继续写到——

  gen:hnichtsicherauchnichtsosicher.。

  一手流畅优美的德语便这样出现在了黄褐色的封面上,等戚暮将这本曲谱郑重地还给了罗纱,微笑着与所有的学生进行了一个轻轻的拥抱后,注视着青年渐渐远去的背影,圆眼睛的小姑娘还怔怔地没有回过神来。

  划分天才和勤勉之别的界线迄今尚未能确定——以后也没法确定。

  戚暮留给罗纱的这句话,是贝多芬的名言。他不仅仅是在认同罗纱超脱常人的天赋,也是在激励她不要因为拥有天赋而忘记努力。从另一个理解角度而言,戚暮也为她努力勤奋到如今的地步,而感到欣慰。

  “……到最后,还是这么温柔啊……”低低的呢喃从首席小姑娘的嘴里轻轻吐出。

  很久以后,当罗纱成为了华夏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的时候,她还总是喜欢整理自己最喜欢的小提琴家——戚暮每年所演奏的曲谱。都是用同样的牛皮纸封面,同样的黑色水笔注解,而且只要将曲谱寄过去,这个青年每年也都会特意为她在封面再写上同样的一句话。

  华夏的音乐家们正在一个个的崛起,正如同这个国家的古典音乐,开始渐渐绽放出难以忽视的迷人光彩,让世界为之注目。

  ……

  结束了华夏音乐学院的独奏会邀请后,戚暮再拎着各种礼物看望了b市交响乐团、华夏爱乐乐团的老朋友们。

  在收获了一大堆“小七你最近是不是黑了呀”、“不对小七是瘦了”、“小七以后记得多回来看看啊”的关切问候后,戚暮又来到了s市,探望祝文钧、程婷文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