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之王_

  “好棒的音乐!”

  “维也纳真是到处都有厉害的音乐家啊!”

  “这个孩子表演得真是太出色了,哦,这首美妙的曲子到底是什么?!”

  ……

  各式各样的语言都在戚暮的身边响起,在多国语言中,他只能听懂英语、德语和部分的法语,至于其他叽里咕噜的语言,戚暮是连一个音节都无法理解。但是,他照样能从围观群众的笑脸和掌声中,明白他们对自己的赞扬。

  这掌声足足持续了有三分钟之久,还没有一点停息的意思。

  直到戚暮将琴弓再次放置在了琴弦上后,不少路人都愣了一下,接着不知是谁惊呼了一句“还有吗”,接着,这掌声如同它响起时的那般,突然地停止消失。

  人群的中间,戚暮笑着看向那位被妈妈抱在怀里的金发小天使,他将右手的食指轻轻抵在了唇间,神奇似的,刚才还手舞足蹈、咿咿呀呀的小女孩顿时没了声音,只是呆呆地望着眼前这个帅气好看的大哥哥。

  将最后一点的杂音都给解决之后,戚暮再次扬起了弓,这一次,他所表演的这首乐曲刚响起不久,已经有不少人低呼出声了——

  “竟然是《吉普赛之歌》啊!”

  广场雕像下,悲壮凄凉的琴声缓缓地响起,戚暮紧缩着眉头,神色中也带了一丝庄重。

  白皙修长的手指在黑色的琴板上慢慢按动着,这声音不似刚才的委婉轻扬,反倒庄严肃穆起来,让所有听众都倏地一怔,心也被那开头陡然拔高的滑音捏紧。

  这首《吉普赛之歌》还有一个更为响亮的别名,叫做《流浪者之歌》,是西班牙著名作曲家萨拉萨蒂的代表作品。其演奏技巧已经达到专业级别,但是比技巧更为困难、挡住许多演奏者的,是它独特深沉的音乐内涵。

  一个流浪着的吉普赛人,在凄寒的秋风中瑟瑟发抖,这种悲凉之情在娓娓动听的琴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一次次的悲鸣中表达出流浪者凄苦惨淡的状况,引人同情。

  其实,当阿卡得教授听到第三个音的时候,就猜到了戚暮要演奏的曲子。

  让阿卡得教授没有想到的是,戚暮竟然会在第二首曲子上就演奏出这么高难度、且内涵深刻的曲子。

  这首《流浪者之歌》是金色大厅的常客,经常有世界各地的演奏者在舞台上表演这首久传不衰的经典名作。

  戚暮的水平,阿卡得自然是毫不怀疑的,毕竟就算《流浪者之歌》有些难度,也比帕格尼尼的《钟声》稍微欠缺了一些。前者更注重艺术情感,而后者更注重演奏技巧,并不具有太多的可比性。

  但是……

  “既然现在就表演了《流浪者之歌》……那下一首,你想演奏什么呢……小七?”

  阿卡得教授的话,戚暮自然是一点都没有听到的。清挺的眉头紧紧地皱起,又是一个爬八度的高音,流浪者再次发出生命的哭泣和呐喊。

  这样悲凉凄惨的音乐让许多路人也是面露感伤,甚至有些感性的人都红了眼眶,似乎已经看到了那个被世界、被人类、被世间万物所不包容的可怜流浪人。

  青年高技巧且富有感情的演奏,让整个广场都似乎没了声音。

  所有人只听到那感伤悲痛的音乐已经酝酿到了最高潮,却很快突然急促地由哀转喜,仿佛是阅尽千帆后是释然,让人在欢喜的同时,也带着一种莫名的悲意。

  对比就是如此的强烈,刚刚还是无限的悲痛,转瞬间就变成了无比的欢愉。这样的转变似乎就是刻意地强颜欢笑,让很多人好不容易忍住地眼泪彻底地掉落下来。

  这场景看上去真是十分搞笑,在悲凉的乐声中,感性的听众忍住了眼泪。但是到了第四乐章欢乐的快板时,他们却忍不住地泪下。

  其实,只有真正经历过人生的人,才能明白其中掩藏在欢笑背后的苦痛。

  当然,也有很多人注意到了这个青年优秀亮眼的演奏技巧。

  能够将《吉普赛之歌》演出到这样的水平,大部分有点音乐见识的人都忽然意识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