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孤注掷温柔_

  敕令翰林院大学士陈孟珏执笔为“忠烈祠”撰写碑文,工部、礼部共同监督,择日奠基动土。

  子释和子周齐齐叩头谢恩。

  赵琚道:“谢全,从今往后,你就认祖归宗改姓谢了,李家取的名字还改不改?”

  子周答道:“陛下,养父母及兄长恩同再造,微臣今日方领悟,微臣与胞妹一名全,一名还,一字子周,一字子归,合为“周全归还”四字。养父用心良苦,恩深如海,愿终身用此名字,以感念李氏父母养育之恩。”

  “嗯,这么说也有道理。”赵琚颔首,又对子释道,“李免,你父亲的爵位,自然由你继承。空有爵位没有官职,未免显得朝廷太小气——”

  子释连忙表示:“陛下隆恩,小人惶恐。”

  赵琚亲切道:“你既中过彤城春试案首,有个状元出身的父亲,又教出个状元出身的弟弟,学问自不待说。翰林院兰台令一职,本是陈孟珏兼任,便交给你试试。你的爵位已经比弟弟低了,总不能委屈你官职也比他低。兰台令乃是正三品,你兄弟两个扯高补低,从此齐头并进罢……”

  凤栖十一年,朝廷给威武将军谢昇平反,追封爵位,赐襄武侯。如今这爵位顺理成章归子周所有。

  等到退朝,已近午时。这一半天好戏连台,万岁爷既导且演,十分过瘾,心情甚佳。为免一些好不容易逮到皇帝的朝臣纠缠不休,急急的进了后宫,叫安宸通知御膳房,把饭摆到迟妃韩纾的“丽阳宫”,顺便告诉她找到谢家后人的好消息。

  子释被席远怀拉住,问长问短,不得脱身。

  “在下还须陪同舍弟往庆远侯府拜见侯爷与夫人,席大人……”

  “我不是什么席大人,我是远怀大哥。小免,你知不知道,当初听到彤城之战的消息,我……”握着子释的手,眼睛又红了。就连御史台的人也是头一回知道,严肃冷峻的右谏议大夫,感情上来这么容易激动。

  这上杆子的大师兄,显然属于受人滴水之恩,牢记涌泉相报的厚道类型。子释虽然觉得无此必要,却不愿唐突对方一片情义。那些凄惨往事被重新勾起,他似乎比自己这个当事人更不堪回首,只好安慰道:“远怀兄,家父在天之灵,知兄今日成就,一定高兴……”

  子周也过来见礼。席远怀在李府走动之时,双胞胎才两三岁,跟着夫人在内院,是以并未见过。席大人爱屋及乌,把司文郎好一番夸赞。叹道:“我早听说小全是彤城人氏,竟从未往这上头想过,否则何必等到今日……”他也真不客气,摆出师兄的样子,“小免”“小全”叫得顺口。

  子周对子释道:“大哥,庆远侯府的轿子在宫外等着了。太师说,宁夫人会派人去接子归。”

  ——下朝之后头一件大事,是去韩府正式拜见外祖父母。

  “我送送你们。”席远怀说着,陪他们往外走。

  御史台作为外戚干政的坚决反对者,和太师明争暗斗许多年,按说席大人是绝不会跟太师府推荐的人走在一起的。然而眼前情势却又另当别论。且不说李家对自己有大恩,看这兄弟俩皆属忠良之后,庙堂之器;与国舅的瓜葛,不过一时凑巧,并非立场所在;况且和他们关系最密切的庆远侯,于朝政上头从来不开口不c-h-a手,置身事外……席远怀情绪激动,仍不忘从大是大非角度考量个人言行。一边说话,一边用充满期待和勉励的目光热切的望着两位小师弟。

  出了大殿,刚行得几步,一个身影拦在三人面前。

  “席大人。”来人拱手为礼。

  席远怀抬眼一看,来的是理方司巡检郎傅楚卿。顿时收起笑容,声音也凉了:“傅大人。”

  “傅某受韩侯之托,延引襄武侯、忠毅伯二位前往庆远侯府。”

  子释听到“襄武侯”、“忠毅伯”这样隆重的名号,小震撼了一把,然后才想起说的是谁。

  席远怀看傅楚卿一眼,心道:不过是你的主子不放心我,特地叫你来吠一吠。暗中忿忿,却不愿与j-ian佞小人一般见识,对子释和子周道:“小免、小全,我就送到这儿。来日方长,咱们回头再叙罢,拜见韩侯和夫人要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