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不是这样演的(番外)_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有多大的仇恨,才会不惜自残用血书写?

  在皇帝和清流一派的忠臣、纯臣的愤怒之下,朝堂上形成了共识,这事要查,要狠狠的查,揪出那些为害乡里,鱼肉百姓,目无王法,同流合污的贪官污吏!

  朝廷将要迎来一次大肃清,有人想要阻止,但是声势太大,况且因为心虚,并不敢出头,只能一边提心吊胆,一边暗地里使出小动作,能掩藏的尽力掩藏,能把自己摘出来的尽量把自己摘出来,一时之间,朝廷上人心惶惶。

  而在民间,传出这等事,百姓们只拍手称快,兴奋地等着自己知道的贪官污吏落网。

  萧亦在茶楼听到事情越闹越大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事君寒也插了一手。

  他带了一样东西去拜访大理寺卿裴即思府上,明面上是和裴府的公子相约出游,实际是为了见裴即思一面,然后把一本小册子交给他,只说是他一个江湖朋友受人托付,让他想办法送到有能力的正直官员手里,除尽那些贪官污吏,还百姓一个青天白日。

  裴即思知道君寒没有全部说实话,他也不在意,他只要这本小册子里的名单和信息不是无中生有的就好。

  裴即思收好东西,与君寒默契一笑,不再说什么,只笑看着君寒与自家儿子说说笑笑的出了门。

  裴即思在位大理寺卿多年,家族稳固,有了这小册子,更是如虎添翼,查起事来那叫一个势如破竹,只是让他预料不及的是这雪球越滚越大,眼看着就要控制不住了。

  那日君寒正值休沐,萧亦随着他出门采买笔墨,才出店门口,就被人拦住了。

  那是一个书童打扮的十三四岁的少年,他揖了一礼才说道:“君少爷,我家公子有请。”

  君寒认出那是裴家公子的书童,便也没多问,跟着他去了一个茶楼。

  上到三楼雅间,书童打开门让君寒和萧亦两人进去,便自外面关了门。君寒一愣,也不迟疑,迈步走进去,看到里边桌椅上坐着的的确是裴家公子不假,只是又多了一个人。

  君寒拱手作揖道:“裴大人,敏杰。”

  说罢君寒看向裴即思,道:“不知大人找我是有何事?”

  裴即思看了君寒身后的萧亦一眼,摆手道:“坐下吧。先来尝尝这的梅花茶,滋味很是不错。”

  “谢大人。”君寒走到那父子俩的对面坐下,萧亦就站在他身后,风吹不动。

  尝过了茶,又谈了些时事,裴即思才开了口说亮话。

  与君寒所猜的不错,裴即思正是为那近日的肃清贪官污吏一事而来。听着裴即思说道那些过程,君寒喝了一口茶,道:“裴大人为民请命,不畏强权,乃是绝世的大好官。”

  裴即思不语,只是苦笑。

  没多久,裴即思就自行回去了,留下两个小辈眼瞪着眼。

  裴敏杰自小便惧怕裴即思,待他走后才暗暗松了口气。他看向君寒道:“原来那东西是你给我父亲的,我就说那天你怎么就上门找我来了,原来我只是个幌子。”

  君寒笑笑,摇着头道:“不过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裴敏杰拿起茶壶给自己倾了半杯茶水,边道:“你这手一递,倒也轻巧,只是我父亲日夜酬劳,到最后也不知能得个什么结果。”

  君寒道:“裴大人是大功臣,自然是论功行赏。”

  “便希望到时,如你所言。”

作者有话要说:  很久没有更新了,今天来一发~

  ☆、第四十九章

  

  安元二十年,这是安帝继任以来朝堂上最混乱的一年,也是大越百姓最开怀的一年,历时三个多月的大彻查,许多贪官污吏纷纷下马,查抄的财物也收入国库,让国家财政一下子轻松不少,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朝廷职位空缺,无人坐镇,长此以往,必出大乱。

  在收押了一圈贪官污吏之后,安帝下旨开恩科,寒门子弟奔走相告,青年才俊们自四面八方往平洛汇聚而来,紧绷了三月之久的平洛也终于有了融冰的景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