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平二张

    于是,他无视张举在自称天子后拜他为三公的许诺,毅然率黑山军协助中郎将孟益,着实在孟益身上刷了一波好感——原本孟益觉得张燕不趁机作乱就好了,可不奢求张燕出兵相助。

    但张燕还是义无反顾地率军赶来相助,倒不是说他真的忠于汉室,而是因为他早已将冀州视为了他的地盘,岂能容张举、张纯在境内shā • rén 抢掠,坏他秩序?

    不管怎么说,黑山军的相助,确实是让负责讨伐张举、张纯叛乱的孟益、刘虞一方势力大增。

    这一日,孟益正与张燕在商议围攻卢奴,忽然刘焉派使者而来,询问讨贼大军有何需要。

    不知刘焉内心所想的孟益大为感慨,对左右道:“正因为有刘君郎为后方强援,我等才能安心讨贼啊。”

    还别说,鉴于此前刘焉见张燕势大,并未敢冒犯,张燕对刘焉的印象倒也不坏,笑着附和了两句。

    也不晓得,若在得知刘焉在奏章中将他说成潜在的隐患,又该做个想法。

    数日后,孟益与张燕合力攻破卢奴,杀死张纯麾下守将张应,余众逃亡涿郡。

    在经过商议后,张燕留守中山郡,派将领孙轻、王当协助孟益进兵涿郡,追击张应余党。

    待追至涿郡时,涿郡太守温恕率三千军队来援,截住张应余党的去路,与孟益前后夹击,将张应余党击破,斩首三千余具,投降千余人。

    待双方寒暄时,孟益问温恕道:“温太守,去年刘伯安刘刺史孤身赴广阳,欲策反乌丸首领丘力居,使其不为张纯、张举之助,涿郡与广阳相邻,不知温太守可知刘刺史的近况?”

    他口中的刘伯安,即是现幽州刺史刘虞。

    不得不说,别看刘虞平日里一副文士气质,但着实胆魄过人,去年时他与孟益商议,留孟益在冀州征召军队,自己竟孤身赴幽州郡治——广阳蓟县,要知道当时张举、张纯的大军就在广阳、渔阳一带为祸。

    然而刘虞却表示他此前当过幽州刺史,在乌丸等胡人中颇有些名望,执意亲往,孟益、刘焉百般劝阻未果,只能听任。

    今年开春以来,孟益尚未收到刘虞的消息,心中不免担心。

    而听到他这番话,温恕笑着说道:“中郎将勿虑,刘刺史在幽州的名望甚高,不分汉胡。据我所知,他到广阳不久便策反了丘力居,现如今正率乌丸诸胡数万驻扎于右北平,急攻辽西。”

    “数万?!”

    孟益听得目瞪口呆,毕竟他在冀州得到刺史刘焉相助,消耗钱粮,也不过征募三四万军队,刘虞仅带着几名卫士、家仆赴广阳,策反了乌丸首领丘力居不说,竟还征到了数万胡人军队,这等名望,着实让人心惊。

    怪不得朝廷要再度征辟刘虞出任幽州刺史。

    惊喜之余,孟益又问道:“贵郡涿县令公孙瓒,乃卢子干卢尚书门生,此前我应卢尚书推荐,至冀州后派人征辟他协助讨贼,不知他现在何处?”

    温恕拱手回道:“正在刘刺史麾下听用。”

    孟益点点头,不再多问。

    此时,有孟益麾下的将领前来请示:“中郎将,那千余俘虏如何处置?”

    孟益一挥手道:“按照惯例,全部斩首。”

    温恕在旁听得一惊,连忙劝道:“中郎将,杀俘不祥……”

    见温恕一脸惊愕看着自己,孟益解释道:“战前投降,乃真心归顺,可赦;战后所俘,不过是为势所迫,非心甘也,当杀!……此乃朝廷之令。”

    温恕听到解释,又得知是朝廷的命令,也不好再多说,轻叹一口气,亲眼看着孟益麾下军卒将千余叛军俘虏全部斩杀,怜悯地摇了摇头。

    次日,孟益命黑山将孙轻、王当率军回张燕处,又请张燕派军队维持中山秩序,而他则率军前往右北平,增援刘虞。

    约半个月左右,孟益率军抵达右北平,与刘虞麾下军队合兵一处,聚十万之众以攻辽西肥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