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

    两个太守外加乌丸首领丘力居的叛乱,这引起的危害可不是区星、周朝、郭石那几伙贼寇可比的,严重程度不亚于凉州叛乱,必须要朝廷派出将领,联合幽、冀两州的刺史一同平叛。

    卢植当即派人唤来黄门侍郎荀攸,吩咐后者将刘焉的奏章立刻送递至大将军何进处,请何进尽快商议出出兵征讨的将领人选。

    与刘辩、卢植一样,大将军何进亦万分重视,当即召弟弟何苗,还有袁绍与府上的幕僚,商议人选。

    最终决定由中郎将孟益率军征讨。

    期间,蔡邕也获悉泰山太守张举反叛,惊怒之余暗自庆幸,庆幸自己与女儿,还有羊氏一家提前离开了泰山。

    蔡贞姬也心有余悸,对丈夫羊衜说道:“多亏了史侯,否则我羊氏岂不是也要遭到波及?”

    羊衜心有戚戚。

    顺便一提,如今羊衜兄弟几人在鸿都门学担任门下侍中,一开始兄弟几人还以为会遭遇不快,然而意外的是,鸿都门学内的学术氛围十分友好,更别说以师宜官为首的鸿学博士都知道羊氏兄弟与刘辩的关系,对待兄弟几人更是和蔼,这让兄弟几人渐渐融入其中,还结交了不少朋友。

    美中不足的是,鸿都门学十分敌视太学,就像太学敌视鸿都门学,羊氏兄弟本来想考太学生,如今却加入到了鸿都门学,被拉着去敌视太学,同时也被太学生所敌视,这就很尴尬。

    当日,蔡贞姬进宫见了妹妹蔡琰,与蔡琰说起此事,蔡琰这才知道张举、张纯反叛一事。

    见此,蔡贞姬意识到自己可能做错了什么,试探问道:“这些事,史侯是不是不会告诉你?”

    蔡琰摇摇头说道:“他只会告诉我天下发生的奇趣之事,至于各地叛乱,包括那些令他烦恼的事,他从不告诉我。他说我不必知道那些,只需安安心心做我想做的事就好。”

    “史侯当真很宠爱妹妹。”

    蔡贞姬羡慕地离开了,毕竟两相对比,羊衜也时不时将他所遇到的烦恼向她倾述,尽管她也无能为力,只能一起跟着烦恼。

    然而蔡琰却不这么认为,自从内心逐渐接受了刘辩之后,她便希望与刘辩共同面对,哪怕她能做的只是宽慰他。

    于是当晚二人洗浴时,蔡琰忍着羞涩,默许被刘辩占了不少便宜。

    刘辩感觉十分诧异,玩笑道:“莫不是得到了岳丈的认可,文姬也逐渐放开了?既如此,文姬唤我一声夫君来听听?”

    别看蔡邕已经认可了二人的亲事,但要唤一个比自己小五岁、矮一个头的小孩为夫君,蔡琰依旧感觉十分羞耻,但今日为了能让刘辩纾解烦闷,她忍着羞耻小声让他如愿了:“夫、夫君。”

    看着蔡琰一副羞得无地自容的模样,明明美景在前,但刘辩却感觉到不对,皱着眉头询问究竟。

    蔡琰无法隐瞒,便将得知张举、张纯叛乱的事说了,同时代替姐姐与羊氏一家感谢刘辩。

    刘辩这才释然,刮了一下蔡琰的鼻子没好气说道:“我不是说了么,你不必了解这些事,这些事自有我等男儿去处理,你等小女人,每日只需安安心心的生活即可。”

    “你不是说,女子也能像男儿那般么?”受到不平等待遇的蔡琰鼓起了脸。

    “兵事除外。”刘辩随口便自圆其说,气得蔡琰咬牙切齿,也不知是真生气,亦或是暗暗配合刘辩,让他如愿看到她气恼的模样。

    谁让拌嘴已经成为二人相处中不可或缺的调剂呢。

    当晚,刘辩难得没有在沐浴时故意拖延,早早便清洗完毕,换上新的衣物躺在榻上思忖张举、张纯叛乱一事。

    此事他已知大将军何进推荐了中郎将孟益去平叛,并且他也知道,历史上孟益也确实不负众望,与刘虞、公孙瓒等人讨平了这次叛乱,问题在于朝廷依然丢尽了颜面,以及后续立刻就会出现的,刘焉那份‘废史立牧’的奏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