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 吃瓜吃到自己身上

    前司徒刘放本是出身寒门,算是一位出将入相的大才。

    刘放一开始是靠着平定羌胡的军功起家,后来凭借此次功劳外放了知县。

    刘放打仗厉害,治理地方也有一套办法,不到几年就将一个穷县搞得有声有色,于是崭露头角,进入中央。

    可能是因为曾参过军,刘放治家极其严格,对家中子女令行禁止,但唯独对老妻和大儿子心怀愧疚。

    这是因为刘放早年家贫,而居洛阳大不易,所以在洛阳置不起产业的刘放只能先自己在京租住,将妻儿留在老家。

    但是等他显贵准备将妻儿接来之时,其妻已因常年劳累病逝,而长子刘荣此时已经十余岁了。

    刘荣深恨父亲沉迷宦途,以致母亲含恨而终,又感叹朝局动荡有才难张,故时常放浪形骸,混迹于风月场中。

    而刘放认为是自己热衷于国事,对于家庭多有疏忽,让刘荣自小寄人篱下,疏于管教,才导致了现在的模样。所以根本狠不下心来惩戒刘荣。

    当然,刘放之前也不是没试过利用暴力将刘荣抓回家来好好管教的方法。

    谁知家丁们前脚刚将刘荣押回府邸,刘荣转头就写了一篇《鹦鹉赋》,赋中描写具有“奇姿”,“殊智”的鹦鹉,却不幸被“闭以雕笼,剪其翅羽”,失去自由,只能“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

    文辞优美,辞藻华丽,端的是一篇佳作,可是文章具体写的是啥,只能说懂得都懂。

    刘放自然也懂,这不就是好大儿怨自己“剪了他的羽翼,让他不自由吗!”,于是当即火冒三丈,抄起一根棍子便打。

    刘荣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几下就挣脱了摁着他的仆人,拔腿便跑。

    见小兔崽子无心悔改,居然还敢跑,刘放更加生气了,于是提起棍子就追。

    刘荣可能是因为平时流连于烟花之地,疏于锻炼,二十多岁的小年轻居然跑不过他已年过不惑的老爹,还没来得及跑出府邸,便被刘放一棍子抽在腿上。

    当是时,刘荣的惨叫传遍了整个坊市,余音绕梁,经久不绝。

    然而刘放打完了儿子又心疼了,当天晚上便拿着药偷偷去刘荣房间探查伤情。

    下人们只听得房中一开始爆发出来激烈的争吵,后来又归于平静。

    刘放出来时仿佛老了几岁,只是叹息了一句:“随他去吧。”便放任自流。

    之后任刘荣做出再过分的事,刘放都只做不知,只是限制了他的经济来源,指望他花完了钱便能回家,至少为了钱财能收敛一些。

    但是刘荣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性情愈加变得嚣张狂妄起来,去各处混吃混喝,连家也不回。

    刘放一边放出话说“那个逆子再敢回家就一棍子打死”,但毕竟那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刘放生气归生气,实际却暗暗派人跟了刘荣,生怕惹出什么大祸来。

    但是终究没有什么起色。所以在这件事之后的第三个月,刘放就以年老昏聩,教子无方为由请求致仕。

    天子再三挽留,然刘放心意已决,三辞之后挂印而去。

    老爹走了之后,刘荣没了最后一丝束缚,可谓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朝中诸公但凡能叫的上姓名的几乎都被他喷了一遍。

    最近可能是缺乏素材,刘荣便调转枪口,对着太学开炮。

    刘荣很强,但是太学诸生也不弱。

    掌控舆论,口诛笔伐可是他们的拿手绝活,传统技能。

    大雍清流士子,最是不怕权贵,各个都是敲破了脑袋,甚至故意找事。

    喷权贵,几乎成为了每一位清流士子的行事准则。

    所有不惧豪强权贵的典范,一旦传扬开来便能名扬天下,一跃成为众人口中的名士。

    而在举孝廉这种诡异的制度下,人们口中的名声是可以实际地转化成名为“官职”的好处的,所以在这种制度下,大雍诞生了无数诡异的清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