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 考前速成奥秘

    齿轮是古已有之的。

    山西侯马东周晋国铸铜遗址,就曾经发现成套的齿轮陶范。

    只不过陈瞻的模拟需要更加精确,齿数更大的齿轮,所以需要能工巧匠手工制造。

    在不缺经费的情况下,想要造出精确传动的齿轮并不费劲。

    在知道圆周率的情况下,陈瞻找了一段绳子直接等分为若干份,做好标记之后反算出对应圆的半径,然后就能以弧长代角度,实现较为精确的齿轮设计。

    比如你要365等分就先将绳子9折之后得到512等分,然后在从中数出365个等分即可。

    当然也因此,为了减小误差影响,若是齿数更大,陈瞻就不得不将齿轮设计得更大。

    至于材料,直接用铜制造就可以了。

    为了凑够这座这套系统地铜,陈瞻还不得不肉疼地融了一堆铜香炉五铢钱什么的。

    足够的钱进行这项烧钱的“爱好”。果然科研什么的自古就烧钱。

    好在前几天陈家才送来了一堆用来赔罪的甜枣,否则陈瞻都不一定有

    也是出于这个原因,陈瞻只是先制造出了距离太阳更近,公转周期更短的水、金、地、火四颗行星用于演示“荧惑守心”和日月食。

    而公转周期更长的土星木星并没有制作。

    至于更外面需要观测的心宿二,东汉已经存在的浑天仪已经能很好地模拟二十八星宿的观测。

    所以陈瞻可以套用前人成果,将浑天仪的浑象安装在模型的外侧,就可以模拟出心宿二的观测结果。

    东汉时期中国的天文学远没有后世想象的那么落后。

    比如,之前提到的东汉桓帝灵帝时期的宗室刘洪,就已经在乾象历中,将朔望月的长度误差缩小到了4秒,而计算的黄白交角误差值缩小到了0.44°,并且得到了“五月二十三之二十而一食”的交食周期。

    而他陈瞻提出的新假说,无非就是将张衡“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地内”的浑天说,从地心说改成“日如鸡子中黄”日心说而已。(先简单介绍一下背景,具体的论战过程和科学原理会在之后的论战章节中出现。)

    再结合将皇帝比作太阳的传统古已有之,这个假说的提出后,陈瞻并不需要担心整个学术反应过激,把他像布努诺一样,绑在火刑柱上烧死。(其实罗马教廷之所以执着于地心说也是为了打击太阳教的日心说,烧死布努诺不是单纯的学术争端。)

    做完了设计后,接下来的事情都可以交给工匠。

    按照他们的制造速度,大概半个月之后就能完成初步的制造。

    到时候再进行细调,按照当前行星位置摆放模型,应该不出一个月就能达到陈瞻演示需要的精度水平。

    到那时正好能比预期的荧惑守心提前大半个月。

    安排好这一切之后,陈瞻面对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准备三日后的文会了。

    虽然知道这些事情总是避免不了的,但是真正到了眼前,陈瞻还是有点发怵。

    他穿来的时候虽然继承了原身的回忆,但是原身的记忆对于他来说总有一些隔阂感,那些记忆对他来说更像是一本书,需要时可以随时查看,而不能融会贯通。

    他前世虽然读的是工科,但是家学渊源,对儒学经典小时候也学过一些皮毛,所以陈瞻清楚这些大儒的水平到底有多高。

    且不说他接受的那种启蒙水平的经学教育,就算是后世那些儒学“专家”也不可能干过专精于此几十年的大儒。

    所以在路上陈瞻就连睡觉都在恶补文化常识。

    结合原身的记忆,经过几天的突击,陈瞻的经学水平突飞猛进,虽然比起原身还差很多,但至少达到了十几岁世家子弟的平均水准。

    但是就像考前半天才看完课本的学渣,即将面临全校围观的知识竞赛一样,陈瞻心里其实慌得一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