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 胡萝卜加大棒

    一路顺风顺水,陈瞻抵达洛阳之时,已经到了八月初一的下午了。

    朝廷五日一朝的大朝刚刚过去,他们要见天子还得等到五日之后的十号,所以陈瞻去报备之后就直接回到了在洛阳的家。

    没错,这也是陈父留下的产业。

    作为世家子弟,又行陶朱之事,陈父自然家产丰厚。

    要说陈父能在短短二十几年间攒下如此大的家业,有一大半都要感谢陈家的名头。

    那陈父究竟是做哪种生意,如此暴利的呢?

    其实陈父做的生意,说白了也没啥技术含量,也就是倒卖物资。

    这生意玩得就是一个信息差和准入门槛。

    有陈家的背景在,陈父可以先人一步得到官府的政策,进而推得一个地方紧缺或者盈余的物资,然后陈父采购相应的物资进行买卖。

    此外大雍规定的“关税”是十分之一,看起来不高,但是过路州郡会设置多道关卡,多次收税,所以过路商旅一般无法进行长距离倒卖。

    但是州郡多有陈家的门生故吏,他们自然是不好向陈父多次收税,只要陈父交了国家规定的十分之一,他们收一些礼物,也不会向陈父征收地方的苛捐杂税。

    因此陈父短短二十几年,就积攒下了别的家族几代没能攒下的巨额的产业。

    而这些钱财,陈家也会用在自己身上。

    除了购置房屋,修缮家具,维持生意周转,剩余的大部分钱财都被陈家用于保证家族产业的稳定,比如购置土地,购置粮食,新建族学……

    如此才能继续保证陈家更加壮大,继而得以庇护行商的族人可以继续使用自己的“特权”。

    所以陈父才得以在寸土寸金的洛阳这种地方置有产业。

    只不过之前陈瞻病得快死了,老管家无暇他顾,家里的产业被亲族吞并大半,所以这处产业也暂时易手。

    在这一段时间内,仆人逃得逃,东西卖得卖,如今想要追回原物,将宅第复原也来不及了。

    所以陈家只能重新修饰一番,务必装饰得尽善尽美,以期能平息陈瞻的怨气。

    所以陈瞻一下马车便见到了陈府被修葺一新,和记忆中十分不同的陌生的大门。

    陈瞻不由得感慨万千。后世宋明时秀才中举或者举人进士及第之后,便会有人来你家帮你拆除原来大门,建起新的门墙,取“改换门庭”之意,如今他这也算是“重振门楣”了?

    陈瞻上一世看小说时,只觉得小说的情节荒诞得很,遇到这种情节总要吐槽一番,现实中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势利的人。

    如今陈瞻才觉得自己当时实在是太年轻了。

    陈瞻自嘲地笑笑,下了马车行至正厅门口,便见到一名恭敬地站着的管家模样的人。

    那人陈瞻并不认识,想来应该是陈家派来试探他的态度的。

    那人身后肃立着两队婢女和仆役,根据原身的记忆,这些人原来都是这栋宅子里配备的仆役。

    这些人都低着头,仿佛在心虚又仿佛在害怕什么。

    陈瞻当然能理解他们当时卷款逃跑的行为,但是能理解不代表能原谅。

    而且他们当初既然逃跑了,如今又回来这算是什么,他陈瞻还没好脾气到那种认人欺侮的地步。

    陈瞻脸上并无太多表情,平静地瞥了一眼门口管家模样的人说道:“当初那些夺我家产的人呢?”

    那管家倒是没有小说里恶仆趾高气昂的气势,恭敬地行礼道:

    “家主已经将他们清出族谱了,这宅子里的东西就当是给公子赔罪了,虽然只能弥补万一,但是家族大了,谁也不能保证所有人都是干净的。”那人也不很进去,这种事情他显然已经见得太多了。

    陈瞻自是理解弱肉强食的法则。

    别看这些世家个个冠冕堂皇,但是背地里的阴私事一点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