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山贼攻略 功亏一篑

    混乱稍歇之后,只听得城中有人大喊:“张猛突围跑了,速去北门追杀!郡守府只是诱饵!”

    严封立刻意识到了问题,暗恨居然真的让陈瞻不幸言中了,调转马头想要往外冲。

    他恨恨抽了身边慌乱的军士一鞭,然后吩咐手下把守好太守府、继续搜索(搜刮),他自己带着几十骑冲向北门。

    可谁知就在这时,一股大火就在太守府中蔓延开来,太守府中陈设华丽,帐幔堆叠,又似乎被人提前浇上了火油,大火迅速蔓延开来。

    只不过刚才大多数攻入太守府的军士还沉浸在喜悦之中,搜刮着张猛积累数年的财富,并未注意周围的环境,所以直到现在火势渐起才被人发觉。

    如今看来,这堆金砌玉的太守府不过是张猛放出的香饵,那金银,那锦绣不过是张猛诱惑拖延他们的诱饵,而如今火起,城内大乱,官军本就组织混乱,现在更是无法组织起有力的追击。

    对于张猛跑了这一点,严封也是很担心的,因为裴刺史给他的指令是斩杀或者生擒贼首,如今他主要负责这一行动,且在陈瞻提醒后还让张猛跑了。

    事后论功行赏,他不仅丢掉了最大的功劳,升官是不要想了,而且还有可能因为被认为是决策失误才导致张猛逃脱,因而被处罚。

    但是事已至此,再后悔也没用,为今之计只有尽力追击,等到时候看看能不能看在大家奋力血战的份上,将功折罪,拿点辛苦钱。

    另一边李珩听从了陈瞻的建议,多留了一份心思,此时听得消息立马向北门追去。

    可是他们在交战之前才经历过一场奔袭,之后只不过修整了一会便开始攻城,此时已经十分疲惫。而张猛军似乎是早有打算,养精蓄锐,乘坐的马匹也十分精良,他们如何能追得上早有准备的张猛。

    于是大伙儿追了一刻钟左右,绕过城北,进入山地,便见张猛就已经遥遥不知去向。

    大伙又追击了一阵,眼见便要到了幽州地界,因为没有跨州的调令,他们不能追击出境,于是便不得不停了下来。

    如今朝政还未完全崩坏,朝廷对各州防得很严,这次如果不是张猛造反,整个冀州处于战时,裴济想要调兵都是犯忌讳的存在。

    若是想要越境追击,只能等裴刺史上报洛阳,获取朝廷允许跨州追击得批文。否则就是越权,就算抓到了张猛,朝廷也会怀疑裴济意图割据,落不到什么好结果。

    其实,这也是封建王朝中后期的需要面对的常见问题。

    其处理其实就是看朝廷如何在“以邻为壑”和“藩镇割据”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两害相权取其轻。

    封建王朝初期,经过乱世大量人口损失以及前朝势力清洗,财富重新分配。

    而到了朝代中后期,经过了百余年的积累,财富逐渐向少数人手中集中,社会矛盾逐渐尖锐。此时统治阶级需要加强对于地方的控制以维持社会稳定。

    当镇压反叛的迫切性高于防止藩镇割据时,地方的权责就会进一步扩大,比如明朝,由巡抚而至总督又至经略再至督师。

    再比如刺史,这个官职可以大致类比为明朝的巡抚,原本只是皇帝派出“刺各地”的监察官,到了汉成帝时期,才变成执掌一州军政的行政官。

    而眼下大雍的刺史,就是后者,陈瞻想到这里不由生出了一种浓浓的“明末即视感”来。

    他当然知道眼下这种行政模式会造成大家只顾自己,平叛也只想着把人往别的州的地界上一赶,然后即可以邻为壑,养寇自重的弊端。

    这些封建官僚的尿性他太清楚了,只要于自身利益无涉,对于朝廷的任务都是能应付就应付,至于生活在各州边境上的百姓会如何,呵呵,他们处于九天之上,如何会在意脚下的蝼蚁。

    但是封建君主制就是这样,在当前制度下他也没有什么好方法,陈瞻倒是知道一种解决方法,但是现在看来任重道远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