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制度(2/4)

    刘备听到荀悦要改户籍制度,瞬间就想到老朱整的那个操蛋的军户制度了...

    明朝的户籍制度啊。

    这个制度可以算是自夏商至今时以来最完善的制度,虽说其中有不少挺让人讨厌的地方,但是不可否认明朝的户籍制度对于收税,管理百姓,服徭役有着巨大的好处。

    这个户帖不仅注明了一家人姓名,籍贯,还注明了财产,写在户帖上的财产才是受到社会认可的,法律保护的,没写上去,那就对不住了,偷了也没办法证明,所以这个东西还是很有用处的。

    毕竟百姓明面上的财产,用脚丫子数都能数的清。

    但是大户么,那就不好说了...

    明朝户籍还将百姓划分为民籍,军籍,匠籍,除了军籍这玩意坑点外,其余的绑定户籍一般来说影响不大,最多让那一批想转行的家伙果断的面对了现实,而且按照这个时代【孝顺到家了】来说,这种户籍制度,肯定会受到大多数的长辈的认可...

    毕竟老子是打铁的,儿子却玩泥瓦匠,这多多少少有点不孝...

    子承父业啊,多少老子等着自己儿子承接自己本事呢...

    明朝户籍里的民籍,还自带的里甲制度,将一百一十户编为一里,最擅长的种田的十户为里长,然后将剩下的一百户平均化为十甲。

    这样每年需要出徭役的时节,一名里长带着一名甲首还有这一甲十户要出的人去负担徭役。

    每一甲负责一年,大家排着班,叫做【排年】。

    这样,每年有九成的老百姓不必再惊扰,保护了乡间农业生产和正常秩序的生活。

    当然更重要的是因为徭役是排年排出来的。

    所以老百姓会自发的盯着自己这个里是不是有人要溜,因为服过徭役的那个甲相当于那一年给一个里的人都服了徭役,然后没服过徭役的你想要逃徭役,那先要问过之前那些人愿不愿意了。

    至于一次排年结束之后,就可以重新编制,顺带着将人口普查一下,有心情再算算人口结构。必要的时候可以在调整各地男女的比例,总之除了将民籍的百姓全部绑在居住地以外,其他的还算不错。

    至于这种户籍制度等以后繁荣了该怎么办。

    抱歉,还没想那么远...

    给荀悦哗啦啦的讲了一大通之后。

    看着荀悦越发明亮的眼神,刘备也是心中甚慰,不愧是历史上有记载的名臣,我都没搞明白的明朝户籍制度,只稍微讲了个大概,这家伙居然听明白了。

    刘备灌了一口茶水,润了润喉咙,看着还在沉思的荀悦,开口道。

    “基本就是这些了,仲豫看看还有没有什么漏洞,没有的话就交给你了,如果还有漏洞,你找公与(沮授)想办法解决,这对于你来说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荀悦点了点头,趁着脑子热乎,紧忙坐到桌案那里,将脑中整理好的制度,写下来个大框架,然后准备去找人查漏补缺一下。

    盏茶功夫后,荀悦将大致的框架整理好后,抬头看向刘备说道。

    “玄德公,咱们什么时候开战?”

    刘备听到这话,放下手中的茶杯,捋着胡须沉吟了半天后,缓缓说道。

    “具体开战时间不大清楚,但按皇甫将军的计划,等到春耕结束,入夏之后开战的几率很大。”

    荀悦点了点头,随后再心中稍微计算了一下时间,也就月余了啊,随后,荀悦开口道。

    “玄德公,不如趁此机会拜访一下关西的那些清名之士。

    悦初来关西之时,本地的世家豪强,我已经将他们聚集过一次了,该敲打的也敲打了,该给枣的也给了俩枣,现在总体来说还算稳定。

    但玄德公在关西名声不显,不如趁此闲暇之余拜访一下那些名士,也好刷一刷名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