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地也不撂荒

    时间再回到刘备这里。

    国渊和孙乾二人在刘备当上太守的时候,就已经被老师轰出来了,当时二人回家陪伴了几天双亲后,就搭个伴,一起赶赴刘备这里。

    二人一路走走停停,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总算到达了上党。

    在告知传令兵来意后, 二人就站在门外等侯。

    过了盏茶功夫,就听到院子里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

    二人知道正主来了。

    随即正了正衣冠,捋了捋衣衫,清了清嗓子。

    见刘备出来后,二人施礼道。

    “国渊、孙乾,拜见刘太守。”

    “子尼,公佑, 快快请起。

    一路旅途劳顿,备已置下薄席淡酒,快随我进来畅饮一番。”

    刘备伸手扶起二人,一脸真诚的说道。

    至于酒席...

    那是刘备和沮授的晚饭,炖了俩羊腿,还在锅里闷着呢,在添副碗筷,切俩凉菜,那就是酒席了。

    国渊和孙乾二人,刘备当初在涿郡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

    当时郑玄去涿郡拜访卢植,由刘备招待那群学生,听闻学生里有个叫孙乾的,刘备闻此哪能放过。

    从早到晚拉着孙乾吃饭、喝酒、聊人生,顺便做做学问...

    至于国渊,那属于意外收获。

    纯粹是一开始感觉国渊这人谈吐不凡,拉一个人吃饭也是吃,拉俩也是吃,索性一起拉上了。

    国渊、孙乾直接被拉到了政务厅,二人顺道把郑玄写的书信递给了刘备。

    刘备撇了撇嘴, 郑玄这老师,当的真不错啊,往熟人这送大才,居然还带介绍信的,打开扫了两眼。

    【国子尼,美才也,吾观其人,必为国器。】

    【孙公佑,人才也,吾观其人,必为国器。】

    ....

    得,看完书信后,刘备才想起来,郑大儒往外介绍自己学生的时候,张嘴闭嘴就是国器。

    虽然郑玄教出来的学生水平是很高,但都是国器...

    反正刘备依稀记得,郑大儒已经为大汉培养出上千个国器来了,还没出仕的国器还不知道有多少个。

    以前还听自己老师卢植说过。

    【郑康成这家伙,歪解国器的意思,说什么国器就是国家所需的器材用具。

    (耙子)它是国家需要的器具。

    (大金碗)也是国家需要的器具。

    这能一样么...】

    刘备把二人领进政务厅后,好像想起了什么, 又掏出郑玄的那封书信。

    又重新看了一眼,还顺道揉了揉,弹了两下...

    【他娘的,这纸...】

    刘备当时就惊了,这不是蔡伦纸啊,作为造纸界的泰山北斗,刘备研究这玩意研究半年多了,虽然什么都没研究出来,但不妨碍对于东汉纸张有独到的见解啊。

    这纸比蔡侯纸结实多了,书写、保存完全没问题啊。

    刘备一边揉着纸一边看着孙乾道。

    “公佑,这纸?”

    孙乾看着刘备说纸,还一时没反应过来,过了一小会才想明白,说的应该是那纸张,随后开口说道。

    “玄德公,这纸是【东莱左伯】在蔡侯纸的基础上,改进出来的,不过没往朝廷那申请,现在只流传于青州一地...

    左伯与我师相熟,前一阵送了三千张,现在我老师写信,记录都用这左伯纸了。”

    刘备听到这撇了撇嘴,总感觉郑玄在炫耀什么,紧接着问孙乾,“公佑可知这纸的配方?”

    孙乾一边捋胡须一边说着。

    “配方倒是有,当时在左伯纸流传出来后,配方也随之流传开来,好像是桑树皮在配上麻吧......”

    刘备听完配方后,朝沮授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