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西域扬威逆天命 将士百战死

    永平十八年对东汉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

    《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记载:“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兗、豫、徐州田租、刍稿,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无错更新@”

    面对天灾疫情,再加上西域战事,让这位年仅十九岁的新帝刚即位就面临着各种烂摊子。

    此时,庙堂之上关于要不要救西域守军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求援信是七月底从柳中城发出的,如今过去了一个半月,朝廷再做出反应的话,从大军集结到柳中城起码又得两个月,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关键是守军能不能坚持这么久?

    要不要救这些人?

    朝廷意见并不统一。

    司空牟融更是愁的眉头紧锁,因为身为司空的他知道刚举行过国葬,加上赈灾等事,国库空虚,这要是再发兵西域,又得大把的撒钱,这可去哪里筹钱啊!

    但是不出兵就会寒了将士的心,所以此时他如同站在火堆之上,站立不安。

    好在他事先得到消息,不久之后新帝为了安抚朝中老臣准备下诏任命太尉赵憙为太傅,让他接替赵憙担任太尉,到时候就不用考虑这钱袋子的问题了。

    所以此时拖得一时就是一时!

    此时朝堂之上已经讨论了半日之久了。

    反对的大臣占大部分,其中校书郎杨终最先提出反对:“陛下,兵者凶也,然西域土地贫瘠,物产稀少,蛮夷之地,小国林立,都是不服教化,反复之国!”

    “先有武帝之鉴,为了西域长期兵事,百姓连年服役,不得休息,物资运输困难,得不偿失,最终导致国力衰退;后有我朝世祖皇帝,以中原初步安定、北方异族还没有归顺为理由,拒绝出兵西域,并把各国送来的人质又都送回去,这才是避免那些小国拖累我朝的明智之举!”

    “再者,都护陈睦、戊己校尉耿恭关宠身为大汉命官,在驻守西域之时,便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为国捐躯乃是军人分内之事,生死有命!

    “远方失火,近水难救,所以臣以为,征匈奴,通西域,转输烦费,吏民怨旷,不如舍伊吾之役,撤楼兰之屯,以省国用。”

    前来参加先帝国葬的蜀郡太守第五伦(姓第五名伦)站出来表示支持。

    “臣以为关校尉求援信发出道京师路途遥远,这期间变数太多,后再无信息送出,此时怕已大势已去!”

    “另外新帝登基,先帝吊祭刚结束,百废待兴,国中又先有大疫,后有京师及兗、豫、徐三州大旱,都是要用钱的地方,这时候再动兵戈,怕是只会雪上加霜,徒增朝廷困难罢了,于事无补!”

    “臣以为,出兵只是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而已。”

    司空牟融听闻第五伦的理由后,眼睛一亮,此人所讲正合他意,不由得多看了他两眼。

    第五伦的话并非没有道理,汉章帝虽然有一番雄心壮志,但眼下的烂摊子,也得收拾,这都需要钱!

    “司空牟爱卿,怎么看?”

    “第五大人言之有理,但是若将我大汉将士弃置塞外,怕是会寒了众将士的心,老臣于心不忍啊!”司空牟融的话谁都不得罪,左右都是自己的理由。

    “但是当务之急,臣以为还是安顿好我们国内的问题。”

    杨终和第五伦,都是当时名臣,杨终更是大经学家,而第五伦据说即将成为新帝新宠,等着他的将是三公之一司空之位,这也是作为地方太守的他却能参加先帝葬礼的原因,第五伦隐隐约约是朝臣新一代的领袖。

    所以他们二人站出来之后,众人纷纷附和。

    身为专管军事的太尉赵熹态度也很暧昧,既不说出兵相救,也不反对,加之操劳先帝葬礼,让年近八旬的赵熹在这大殿之上光明正大的闭目养神不问世事。

    大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